当前位置: 首页> 发展规划 > 学校规划
学校规划

河北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添加时间:2020-07-06 17:23:10 浏览次数:8289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充分考虑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省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一、“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建设成效

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龙头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获得多重重大发展机遇,在全省高等教育中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2012年,学校先后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对建设高水平大学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2013年,作为全省第一所省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省政府又与国家国防科工局签署共建我校的协议,为我校国防特色学科发展搭建了新平台。2014年,学校承办全国“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书记校长圆桌会议,扩大了学校影响。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有力推进了学校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学校在领军人才、创新平台、重大课题、国家级项目、教学科研奖励等方面接连实现突破。

2.学科资源有效整合,重点学科实现量质齐升

以优势学科为龙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学科群初见雏形,形成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省强势特色学科—省重点学科—校重点学科的体系格局。新增3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8个;4个学科进入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化学学科成为我校第一个跻身ESI排名世界前1%的学科。2012年,21个学科参加了全国评估,新闻学科进入前30%,5个学科进入前40%。建成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是我省唯一获评为“优秀”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6个,工程硕士新增6个专业领域。

3.人才工作成绩斐然,师资队伍实力显著增强

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全职引进和“双聘”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15人。新增“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拔尖人才11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新增教育部教学科研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等省部级优秀人才137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4%,4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占比达到68.2%,外校培养教师的占比接近70%,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达到35%。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获得“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校级以上荣誉称号400多人次。

4.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升

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逐渐优化。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本科生规模稳步增长。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1篇,省优博论文19篇、优硕论文108篇。建成全省第一个国家级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基地。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2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计划3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通信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与中科院合办“生命科学星辰班”、“生命科学菁英班”,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办“凤凰班”,与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办注册会计师班,与英利集团合办“英利班”。在全省率先实行教学质量监控“三项制度”。学生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势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考研比例达26%以上,其中考入全国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比例达70%。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1项,建成2个国家级、1个省部级众创空间,建成40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创业基地,孵化近百个学生创业实体,被评为全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创业帮扶定点服务机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5.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成“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成“光伏技术”、“国学传承与发展”2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新增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省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社科研究基地、软科学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19个。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共建2个研究院,建成“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承担国家级项目实现多项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大幅增长,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达到“985工程”高校平均水平。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我校承担该类项目的突破。在承担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方面,也分别实现突破。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数量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五年来立项数占全省立项总数的31%。人文社科成果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省遥遥领先。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产业集聚区。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水平智库建设成效初显,30项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承担横向课题、转化科技成果607项,合同金额达6206万元。2012年河北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落户我校,为我省机关单位举办13期选学培训班。博物馆接待参观来访4万人次。附属医院医疗质量、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合并保定市第三医院,增加了医疗资源总量。服务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对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先后开展“百名博士河北行”、“燕园名师进河大”等系列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6.教育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交流领域日渐广泛

国际合作办学取得重大突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合作办学机构——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并于2014年开始招生。与爱尔兰国家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开始招生。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印尼苏迪曼将军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2+2、3+1联合培养项目。向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派出交换生250多人。建成2所孔子学院,1所海外汉语教学中心。2014年,我校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获得国家汉办“优秀孔子学院”称号。留学生教育层次不断提高。先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及英语授课研究生招生资格。与港澳台地区高校交流不断深入,先后与台湾铭传大学等8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派遣50多名学生赴港澳台交流。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先后有200多个国外、境外友好交流及学术访问团来访。聘请外国文教专家200余人次,6位专家获得“燕赵友谊奖”。获批2项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重点引智项目、3项河北省外专局引智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成立“教育部出国留学与研究中心”。

7.办学条件日益改善,育人环境持续优化

校园基本建设持续推进。教学科研用房面积增加,相继建成综合教学楼、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实验楼、新校区图书馆、质监学院教学楼;科研实验楼、医学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建成新校区主校门、音乐厅、德翰园教工公寓、学生公寓等。完成校本部集中供暖改造及新校区、家属区合同能源管理供暖改造工程。医学部校区征地38.7亩。改造和新增运动场2.6万平方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1200万元的超算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全省高校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超算平台,整体性能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分中心落户我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文物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取得新进展。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成立“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文献信息资源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图书馆新增图书5万种、28万册,购置数据库20多个;入选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博物馆新增动植物标本55万件,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8.管理创新持续深化,服务保障坚强有力

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河北大学章程》经省教育厅首批核准生效,为依法治校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修订章程并进行了换届,出台了《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积极进行人事和财务制度改革。调整了部分学院和管理机构设置。启动校聘人员转事业编制工作,惠及教职工270多人。妥善处理专项经费增长与国库集中支付、绩效工资和预算改革关系,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教职工福利待遇持续提高。截至2014年,银行贷款全部偿还。探索新形势下的后勤工作,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附属医院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后勤、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教材服务中心,投资改造了部分学生公寓、食堂等基础设施。

9.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和谐校园欣欣向荣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造性地实施了“管理干部经常性联系师生”、“机关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师生合编党支部”和“教工党员联系学生”等制度。2014年被评为“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微电影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住宿书院制等成为我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品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序进行中层干部换届和科级干部选任。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选派工作组赴高阳、南皮、涿州、蔚县等地开展驻村帮扶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工作组”。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保障有力,有力维护了学校改革发展大局。

专栏1:“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成就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01 进入基本科学数据库(ESI)全球前1%的学科 1
02 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 3
03 新增博士后流动站数 1
04 新增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4
05 新增省级重点学科 3
06 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 6
07 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 28
08 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16
09 新增工程硕士专业领域 6
10 新增高端人才(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 15
11 新增国家级拔尖人才(“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 11
12 国家级教学名师 2
13 新增教育部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2
14 新增省部级优秀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等) 137
15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 44
16 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 % 68.2
17 外校培养教师占比 % 70
18 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 % 35
19 获校级以上荣誉称号 400
20 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 1
21 获省优博论文篇数 19
22 获省优硕论文篇数 108
23 新增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
24 新增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
25 新增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2
26 新增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1
27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 91
28 本科生考研比例 % 26
29 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11
30 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 2
31 建成省部级众创空间 1
32 建成校外实习就业创业基地 400
33 新增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 2
34 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11
35 新增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奖 18
36 新增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省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社科研究基地、软科学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 19
37 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1
38 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1
39 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1
40 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1
41 新增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42 获批科技部“973”项目 2
43 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30
44 承担横向课题、转化科技成果 607
45 新建孔子学院 2
46 新建海外汉语教学中心 1
47 获批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重点引智项目 2
48 获批河北省外专局引智项目 3
49 改造和新增运动场 平方米 2.6万
50 图书馆新增图书 28万
51 新增购置数据库 20
52 新增网络光纤 对芯公里 27

(二)差距和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省7300万人民的期望相比,学校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或问题。一是大师级领军人才仍然比较匮乏,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创新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一流学科和创新平台的层次和规模还有较大差距,在全省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高水平、原创性、高级别的重大科研成果和获国家级科研奖励相对较少,成果转化质量与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事业发展资金仍然不足,办学条件与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五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仍需深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和学校总体目标要求还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二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给位于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保定的我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提供了天时、地利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三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尤其是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二期建设的启动,将给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继续注入持续的强大动力。四是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打破高校身份壁垒,鼓励竞争,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结合自身和区域特色,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面对的挑战

一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的挑战。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竞争主要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把握并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化程度,是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二是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实施提出的挑战。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实施,对学校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从历史地位、办学条件和全省高校布局看,我校具有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和基础。如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获得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是学校未来几年发展面临的挑战。三是省内高校之间竞争提出的挑战。从河北省属高校的情况来看,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之间在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优质师资和生源等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巩固在河北省高等教育的龙头地位,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河北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是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办学方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建设、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战略方针,以“双一流”建设和“一省一校”工程为契机,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把河北大学建设成河北省高素质优秀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构建起现代大学制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持续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综合实力达到国家一流大学水平,实现“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

(三)关键指标

到2020年,重点支持1~3个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支持3~5个学科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培育5~7个学科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增至11~15个。新增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10人左右。专任教师规模达到2400~2800人左右;普通本科生规模为26000~30000人,研究生规模为6000~8000人。在校生获省级一等奖以上150项以上。2个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力争获批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5项,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左右。力争建成2~3个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2~3个大学文化平台。新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3~5个,在校国际学生达到2600~3000人。

(四)办学定位

学校类型:研究教学型综合性大学。
办学层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五)办学方略

一是坚持内涵建设。持之以恒地坚持内涵式发展,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使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走出一条规模适当、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增强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二是坚持质量立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把质量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三是坚持人才强校。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协调推进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四是坚持特色发展。立足综合性、地方性、人文性三个主要方向,进一步凝练、提升办学特色,提高全校师生、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认同感。五是坚持服务社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总体目标、办学定位、特色优势等因素,努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繁荣进步的新引擎。

四、“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指标和任务

(一)学科建设

1.建设目标

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实现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的协调发展,形成与学校总体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加强各级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支持骨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多个学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水平。把握国家调整增列研究生学位点的机遇,统筹、整合学科资源,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较大幅度的增长。积极争取增列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主要指标

到2020年,重点支持1~3个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支持3~5个学科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培育5~7个学科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至11~15个,力争实现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突破。一级学科硕士点总数达到45个左右。做好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使专业硕士学位点总数达到23种。

3.工作任务

——实施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对照世界一流学科标准,以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学科和省强势特色学科为核心,面向全校所有省级重点学科,适度开放,平等竞争。确定化学、光学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三个学科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生物学、中国史、哲学、教育学四个学科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法学、数字医疗与电子健康平台为学校国家一流学科培育项目。对标世界一流学科,对进入建设序列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引进、资金投入、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推进学科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保持基础学科的优势地位,支持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继续加强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练和增强学科特色,打造更多学科高原,力创骨干学科高峰,努力建设若干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抢抓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重点支持药物化学、新能源光电、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核心项目相关支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传承等相关支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需求。构建各级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支持学科、学术骨干围绕学科建设,组建创新团队,组建科研机构,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医工交叉、创新社会管理等相关支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学科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围绕区域重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需求,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探索政府协调-高校研发-企业生产相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科技研发、决策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升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适度扩大规模,进一步优化结构,持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建设一支水平较高、规模适度、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培养或引进学科、学术领军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管理制度完备、规范合理、机制灵活高效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切实提高人才队伍效能。

2.主要指标

规模和结构:专任教师规模达到2400~280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稳定在65%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具有校外学历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75%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达到45%左右。高层次人才:实施“10+50人才计划”,培养和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10人左右,新增培养和引进省部级优秀人才50人左右。团队建设:形成10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团队,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创新人才示范基地的突破。

3.工作任务

——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借助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河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制度”等平台,简化高端人才引进程序,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把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作为近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完善《河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完善高端人才支持、考核、奖励和退出机制,努力提升各类人才的效能,保障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继续做好特聘教授遴选聘任工作。
——加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力度。以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组织团队成员,建设能够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的创新团队。加大“引智”力度,鼓励与国际顶尖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加大对创新团队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创新项目基金,培育和引进创新团队。加强对创新团队业绩的考核,提升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
——注重教师队伍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结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优化职称结构。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补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实现教师队伍有序更替。继续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优先招聘和选聘校外优秀毕业生,改善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探索建立教师学术休假制度。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完善专业技术岗位晋升、降低和退出机制,形成管理制度体系完备、规范合理、机制灵活高效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修订职称推荐评审办法,建立更加适应学校发展的职称推荐评审制度。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在省批复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探索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结构。修订科研奖励政策。

(三)人才培养

1.建设目标

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及复合型优秀人才。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全面推进校校联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校政协作、国际化合作办学。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门类结构。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基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好教学资源建设与统筹,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激励学生终身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2.主要指标

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专业数控制在90个以内,本科一批层次年招生7000人左右,省外招生比例逐年提高。研究生招生专业数控制在165个以内,年招生20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非定向招生比例达到50%。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规模为30000人左右。教学改革:力争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不断增加。新增“协同育人”试点项目5个。打造5门精品慕课,翻转教学课程达到50门以上。顺利通过2017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2018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力争3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新增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2个。创新创业教育: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增幅达到20%。扩大创业孵化园、学生创客空间面积,每年孵化创业团队40支。在校生获省级一等奖以上达到150项以上。

3.工作任务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形成主辅修—双学位—卓越人才—拔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本科专业结构体系。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省骨干人才”的育人特色。全面推进公共课、通识课、综合型课程的改革,推进翻转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改进基础学科专业本硕培养招生考试改革,探索建立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扩大研究生专业学位结构比例。基于“学位信息采集系统”和“学位论文外审专家评阅系统”,完善“学校—导师—学生”三位一体的道德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评估方针,开展自评自建及整改工作,全力做好迎接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组织的其他专项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工程类、医学类专业认证工作,完成土木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临床医学等专业认证。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和指导机构,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继续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计划,扶持大学生课外科研团体和竞赛活动。以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学校创业学院为基础,增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竞赛,进一步提高获奖质量和数量。
——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新模式。丰富和发展“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推进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探索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奖、贷、减、免、勤、资、补”的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全“学校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努力拓展就业市场,为学生高比例、高质量就业服务。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教师赴企业、政府部门、行业或其他实务单位兼职或挂职锻炼制度。加大支持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力度,鼓励教师到国外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确保参加各类培训教师人数的比例达85%以上。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完善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和导师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加大基础实验教学投入,增加教学实验室面积,持续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加强科研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建设文理交叉、理工医互融的实验教学基地。加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统筹整合专业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努力提高校级大型仪器的共享程度。建立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高校实验教学资源为主体的共享联盟,推进实验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终身学习进程。充分发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平台的功能,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逐步实现“新常态”下成人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建立函授站动态评估机制。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函授教育远程化、网络化。探索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学分转换实施办法。

(四)科学研究

1.建设目标

坚持“面向需求、主动服务”的原则,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平台、项目、人才、成果、机制”为抓手,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建设以学术领军人才为核心、重点科研平台为载体、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学科交叉为特色、原始创新和技术开发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主要指标

自然科学:承担国家级项目200项以上,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3~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项。科研总经费力争达到3亿元。产生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2项,获省部级奖励30项以上,其中一、二等奖15项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200项以上;三大检索发表论文力争超过3000篇。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地、协同中心)1~2个;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5个。
社会科学:承担国家级项目数15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500项以上。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15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8000万元以上。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成果2~3项,国家级二等奖成果5~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0项以上,其中一、二等奖40项以上。出版著作200部以上。力争获批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增省级研究基地(中心)5~8个。

3.工作任务

——培育和推进科研创新。加强项目策划和组织,凝练科研方向,提升承担各级各类项目的能力。组织推动跨院系的联合与协作,鼓励相关学科队伍的交叉联合,共同申报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引导和支持在重点产业领域和新兴领域,产出一批原始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研服务机构,建设多形式、多层面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与地方和企业共建科研基地,合作承担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消化吸收引进技术项目。鼓励与包括央企在内的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乃至战略联盟,促进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参与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现有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依托,重点加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已有优势。推进现有教育部和省级人文社会研究基地建设,新增一批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新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启动实施“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五)社会服务

1.建设目标

坚持“面向需求、主动服务”的原则,以国家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原创成果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为抓手,着力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建设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水平的新型智库,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主要指标

新建4~6个高水平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共建科研基地10~20个。组织筛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4~6个,新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2个,努力实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零的突破。承担社会服务性横向或委托课题年均不低于100项,实现重大横向课题的突破。建设2~3个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水平的新型智库。

3.工作任务

——开展高水平社会服务。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面向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层次人才需求,加强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医疗与转化医学、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加强技术转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关键技术的转化能力。建设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水平的新型智库,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决策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附属医院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地方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推进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跨院系的联合与协作,鼓励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产学研平台,建立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研服务机构,建设多形式、多层面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与包括央企等的实力雄厚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学校技术转移能力的提升。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和规范。坚持激励与保护并重原则,规范知识产权的获取、利用、管理和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支持与保护力度。

(六)大学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丰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大学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构建与学校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新格局,打造具有河大特色、燕赵风格、中国气派、国际视野的区域名校文化品牌,把学校建成导向鲜明、发展繁荣、影响卓越的文化高地。

2.主要指标

建设2~3个具有方向引领、基础支撑和创新交流功能的文化平台,实施若干文化建设工程,打造一批体现河北大学特色的文化品牌。

3.工作任务

——建立大学文化领导机构。成立大学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我校大学文化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实施大学文化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考核评估大学文化建设绩效。
——加强文化方向引领平台建设。坚持正确文化导向,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体系建设,提升马列教师“三走进”活动水平,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水平,推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强廉政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对出版和期刊的管理。
——加强文化基础平台建设。发挥“校史研究中心”的功能,系统挖掘整理校史文化资源,加强河大文化与河大精神的凝练、术语与传承过程研究,形成体现河大文化与河大精神的术语,产出一批相关文化产品。加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建设,出版《百年大师中国梦》丛书。开展“大师之路”等系列活动。制作河北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研发承载河大精神的系列文化产品。建设校史馆,建设名师雕塑群,制作校园文化地图标识。设立校园双语铭牌及表示体系。
——加强文化创新交流平台建设。挖掘、整合校内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体现我校文化特质、引领社会需求的文化品牌项目,彰显河大对社会文化建设的担当精神。继续建设好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拓展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发展工程、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推广工程、志愿服务文化系统工程、精品艺术项目培育工程。继续建设校园媒体文化创新发展平台、校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校友文化传播平台。

(七)国际合作

1.建设目标

制定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构建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支撑学校总体目标的国际化合作交流体系,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外语授课和双语授课比例,扩大国际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2.主要指标

新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3~5个,建设校际交流项目5~8项。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和对外汉语推广工作,积极申办第三所孔子学院,建设孔子课堂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心3~5个。积极探索与海外共建中国传统文化及专业研究中心等。在校国际学生达到2000人左右,其中来华留学生800人左右。选定5~10个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开设国际班;建设5~10专业全外文授课教学团队。

3.工作任务

——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继续实施《河北大学优秀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实施办法》,选派优秀学术骨干及创新团队赴海外研修培训。加强全外文授课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各类政府奖学金项目,实现教师海外学习进修的常态化。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外籍教师。依托重点学科及博士学位授权点,遴选培养若干具有培养博士留学生能力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提高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及留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及管理体系。加强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及“人力资源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申办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合作办学机构。着力发展校际合作,开展学分互认、学历互授等方式的合作办学项目,拓展学分转换及短期交流访学项目,开设交流项目国际班,构建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管理人员的海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水平。
——提高留学生培养及管理水平。积极申请招收英文授课留学生班的资格,重点招收博士留学生和国外博士后研究人员。优化结构,扩大政府奖学金生的规模,提高留学生培养能力和水平。依托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多种平台,积极吸引优秀生源,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加强对留学生的服务和管理。
——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及对外汉语推广工作。加强现有两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及管理,完善孔子学院院长储备、选拔及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志愿者选派规模,增加派出国别数量。积极申办第三所孔子学院,增设孔子课堂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依托孔子学院,探索共建中国传统文化及专业研究中心等,开展中外跨文化合作研究与交流。
——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塑造学校国际化形象,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校办学实力。建立河北大学英文网站,制作英文宣传册、PPT介绍和英文宣传片等。积极参加与参与各类国际活动,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加强同大学联盟、使领馆的沟通与合作。

(八)校园建设

1.建设目标

按照校园整体规划,加强教学科研实验用房、学生公寓等校园基本建设,形成与学校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加强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整校区功能,形成功能有别、相互支撑、便捷高效的校园功能区体系。

2.主要指标

完善校本部校区功能,建设综合科技实验楼,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建设硕园学生公寓,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建设医学部医学科研楼项目,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继续推进新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建设国家工程实验楼建设项目,建筑面积约26000平方米;建设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教学楼项目,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兼具学生活动中心功能)项目,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设多功能体育馆和游泳馆项目,多功能体育馆规划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游泳馆规划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设新校区人防工程,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3.工作任务

——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校园总体规划,改造和新建部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积极推进新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建设游泳馆、多功能体育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进行旧图书馆的改造。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用新校区图书馆,合理安排新旧图书馆的功能分工。理顺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关系,提高图书资料的共享度。加强博物馆建设,提高开放度和服务水平。改善校园网性能,建设智慧校园;提高服务智能化水平,实现校内“一卡通”。
——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加强规范化管理,形成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后勤服务体系。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建设平安校园。加大科技创安建设力度,建设一体化安全防范监管平台和应急指挥中心。

专栏2: “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表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发展目标 负责单位
学科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1~3 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处、发展规划处
建设国家一流学科 3~5
培育国家一流学科 5~7
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 11~15
一级学科硕士点总数 45
专业硕士学位点总数 23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规模 2400~2800 人事处
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 % 65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 % 60以上
具有校外学历学位教师的比例 % 75以上
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 % 45
培养和引进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 10
新增培养和引进省部级优秀人才 50左右
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团队 10
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 1~2
人才培养 本科招生专业数 90个以内 教务处、 研究生学院、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学生处、校团委
本科一批层次年招生数 7000左右
研究生招生专业数 165个以内
研究生年招生人数 2000
博士研究生非定向招生比例 % 50
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规模 30000
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2
新增“协同育人”试点项目 5
精品慕课 5
翻转教学课程 50以上
通过国家专业认证 3
新增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增幅 % 20
年孵化创业团队 40
在校生创业项目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 150以上
科学研究 承担国家级项目 350以上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技术转移中心
承担省部级项目(社科) 500以上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1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3
科研总经费 万元 38000以上
国家级一等奖(社科) 2~3
国家级二等奖成果项(社科) 5~8
获得省部级奖励 90以上
获省部级奖励一、二等奖 55以上
获国家科技成果奖项 1~2
三大检索发表论文 3000以上
出版著作 200以上
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地、协同中心) 1~2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
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3~5
获授权发明专利 200以上
新增省级研究基地(中心) 5~8
社会服务 新建高水平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基地 4~6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技术转移中心
与地方和大型企业共建科研科研基地 10~20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4~6
新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1~2
年承担社会服务性横向或委托课题 不低于100
高水平新型智库 2~3
获授权发明专利 200以上
大学文化建设 搭建文化平台 2~3 宣传部
文化建设工程 若干
文化品牌 一批
国际合作 新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 3~5 国际合作处 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校际交流项目 5~8
申办孔子学院 1
建设孔子课堂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3~5
在校国际学生 2000
留学生 800
开设国际班专业 5~10
校园建设 建设综合科技实验楼 平米 45000 校园管理处
建设硕园学生公寓 平米 24000
建设医学部医学科研楼 平米 18000
建设国家工程实验楼 平米 26000
建设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教学楼 平米 10000
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平米 16000
新校区多功能体育馆 平米 23000
新校区游泳馆 平米 8000
建设新校区人防工程 平米 5000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认真贯彻实施《河北大学章程》,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模式。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决策机制中的作用。依法治校,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改革

探索建立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逐步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支持工商学院转型发展,本科生规模为6000~8000人。建立岗位动态调控机制,按需设岗,分类管理,合理流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统筹规划薪酬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整合财务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成立河北大学理事会,成立河北大学教育基金会,推进校友会建设。

(三)提高经费保障能力

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对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等重点投入。完善经费筹措机制,努力拓宽收入渠道,保障规划实施和教职工福利待遇的逐年提高。建立厉行节约的经费节流机制,健全重大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切实发挥预算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落实各级经济责任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实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加强党建思想政治保障

坚持党委统揽学校发展全局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坚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治校能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惩防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干部行使权力和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制约监督。

六、组织领导

(一)建立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研究和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发展规划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党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和直附属单位一把手为规划实施的责任人,对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建立督办检查制度,成立督办组,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监察处等部门组成,负责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

(二)明确责任分工

制定规划实施工作方案、检查办法和奖惩措施,确保规划实施依章有序进行。建立目标责任制,将规划的实施责任层层分解,将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落实到年度计划及日常工作中。完善规划考核评估监督机制,学校与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把“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满任职的重要依据,依据规划完成情况对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奖惩。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学校未来五年的核心任务,全体师生员工对此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早日把河北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2021年学校建校百年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