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学院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历史学院特邀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施诚教授来校讲学

发布日期:2019-09-20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为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历史学院于1月22日-23日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晏绍祥和施诚教授来我校讲学,举办“史学研究前沿”讲座四场。讲座由郭云艳和孙艳萍老师主持,张殿清、宋东亮等世界史系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一百余人全程听取了四场讲座。

晏绍祥教授分别作了《希腊城邦的一般特征》和《罗马共和政治》两场讲座。在第一场讲座中,晏教授首先对希腊城邦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然后从公民、政治制度、经济、军事、法律等层面分析了希腊城邦的特征。在第二场讲座中,晏教授由近代西方社会内部政治制度、殖民方式入手引出讲座主题,同时详细讲述了罗马共和政制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罗马与希腊公民在资格、权力与义务方面的不同。在介绍由高级官员、元老院、公民大会组成的“三驾马车”式共和政体时,晏教授通过从古典史料择取生动案例的方式阐释了执政官、独裁官等官员和机构的职能与权力。最后晏教授从罗马政体机构入手,带领大家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灭亡的原因。晏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激情澎湃,其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施诚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史兴起的背景》和《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和财富流向》的两场学术报告。在前场报告中,施教授指出,全球史以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互动为研究对象,探讨超越国家和民族体系之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与全球化有关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并把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历史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致力于跨学科、长时段、全方位地研究世界历史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施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全球史的研究主题,指出环境史、大规模人口迁徙、远距离的贸易、技术转移在目前全球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第二场讲座中,施教授首先厘清了“早期近代”的时间界限。他认为“早期近代”是世界历史上全球化的发端,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商品大流通的时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形成的前提是全球主要航路的开辟和陆地商路卷入全球经济体系。施教授将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分为“非洲黑奴”、“香料、烟草和饮料”、“日常用品”和“贵金属”四大类,并结合计量史学方法为大家展示了弥足珍贵的早期近代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份额。施诚教授的讲座,语言幽默生动,思路清晰严谨,观点新颖明确,既发人深省,又引人入胜。

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和施诚教授的讲座既是生动的示范课,又是精彩的学术报告,其热情洋溢的教风、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渊博的知识给在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堂上思维的碰撞也让历史学院师生对历史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学者简介】

晏绍祥,男,1962年生,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典世界史、古典传统在西方世界的演变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出版《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古典历史研究史》、《荷马社会研究》、《古代希腊历史与学术史初学集》、《世界上古史》、《希腊史研究入门》(合著)等,译有《古代世界的政治》(合译)、《罗马的遗产》(合译)、《早期希腊》、《希腊帝国主义》、《外族的智慧》等,并曾在专业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多篇。先后主持教育部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多项,并顺利完成相关研究工作。《荷马社会研究》、《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先后获得北京市和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施诚,男,1964年6月生,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史、文艺复兴史、全球史;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多种课程(含双语)教学,2012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艺术》、《中世纪英国财政研究》等专著,翻译《荷兰共和国的衰亡》、(麦克尼尔)《世界史》等专著数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数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