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学院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进行时

发布日期:2019-09-20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自雄安新区宣布成立起,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努力实现国家需要和自身成长相结合,有一系列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举措。如下简要总结。

一、联合设立专门研究机构

2017年4月24日,历史学院联合建筑工程学院、校博物馆在主楼1019会议室专门召开会议,决定联合设立“雄安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构建起基本团队框架,拟定了六个版块的研究课题,研究院设立和研究课题启动申请表第一时间上报给学校。后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拟成立“雄安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肖红松任主任,上报学校有关部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机构至今未获正式批准,但有关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历史学院属于校内较早的酝酿设立专门服务雄安机构的学院之一,学校后来的一些雄安研究课题的框架设置受到了我们的启发。

二、深赴雄安一线实地调研

自雄安新区宣布成立以来,学院组织或个人多次赴雄安新区调研。

2017年4月至11月,我校副校长、中国史博士生导师杨学新教授多次带领历史学院、建工学院等单位师生,深入安新、雄县、容城、高阳等地调研当地生产生活习俗、文物遗存、碑刻文献、档案资料等,主持编辑相关文献资料。

2017年4月23日,肖红松院长带领博物馆李文龙副馆长、考古学科洪猛副教授及部分学生实地踏查了容城晾马台遗址、南阳遗址、古贤村遗址和西北阳遗址,了解雄安文物概况,为以后实地调研历史文化资源工作打下基础。11月,在地方文史工作者陪同下,实地调研了赵北口镇、鄚州大庙遗址等。

2017年7月5日—7日,李维意书记、石宇老师带领学院11名学生,组成“雄安地区水文化调研小分队”, 走访调研当地的水运历史、民俗文化,并记录下村民编制苇席的过程,有效揭示其文化价值,受到多家媒体报道,使学院广受赞誉。

洪猛为深入了解雄安文化遗产,个人或带领学生先后6次赴当地调研,并于暑假带领学生在属于雄安文物保护控制范围内的后白寺遗址进行了为期42天的考古实习。

三、科学研究关切雄安新区

在今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中,李维意书记的《京津保协同发展的空间维度研究》、衣长春教授的《清代直隶疆域治理及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洪猛的《京津保地区夏商周时期文化一脉的考古学研究》、范喜茹的《四库名人别集底本研究》等结项或中期论文均与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今年新启动或新申请到的科研项目中,肖红松院长、魏国栋主任的《高阳纺织业档案史料集成》,洪猛的《雄安新区先秦文化研究》、彭小舟的《戏曲文化中的杨继盛形象研究》、李长银的《近代保定籍史学名家群体研究》等均主要或相当程度上涉及雄安新区历史文化。8、9月份,肖红松、洪猛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研究》论证,惜未中标。

今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如衣长春教授的《清代保定府政区变迁研究》、范喜茹的《明代保定士人家训研究》、洪猛的《从容城上坡遗址略窥雄安先秦历史文化特点》等均与雄安有关。

由杨学新副校长提议、历史学院和宋史中心联合编撰的《雄安通史》原则性启动,已完成了框架性建设和具体分工。历史学院承担4项,由洪猛、肖红松、郑清坡、刘玉梅等4位教师分别联合相关教师承担承担先秦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编写。并且列为华北学丛书之中。有关资料收集等基础性工作已着手进行。

四、教学专门讲述雄安历史

河北大学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打造教学特色,凝练形成了一些与雄安新区相关的课程,其中重点打造了《雄安新区历史与发展概论》,我院范喜茹、洪猛两位教师承担了容城三贤文化、雄安考古文化内容的讲述。洪猛还向学校申请了雄安历史文化的实习实践课程。其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有关实践内容的部分也拟放在雄安有关遗址点开展。

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有意识关注雄安相关区域。崔军锋指导的《河间学派中医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市场推广研究》获国家级立项,洪猛、韩冬青指导的《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研究》获省级立项,有效地推动了广大学生主动关注雄安以及促进揭示雄安历史文化。

五、借助社会平台服务雄安

历史学院在过去的一年适当借助社会有利的资源来更好地服务雄安。早在2017年4月25日,学院为推进学校广大师生了解雄安文化遗产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特邀我校知名校友、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郑一民教授作学术报告。

学院在与雄安新区接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学院的学术特色、研究优势和服务新区的强烈愿望。新区有关部门在深入了解学院的基础上,主动与学院对接一些学术研究事务,拟共同开展雄安历史文化资源征集整理研究的重大项目,为未来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构建坚实的基础。

洪猛副教授在进行雄安考古研究过程中,主动接洽保定市文物研究所等机构,参加了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培训班和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现场推进会等,成为雄安联合考古队正式成员。按联合队的部署认真开展相关工作,其所参与主持的肃宁后白寺遗址就是其中内容之一。

六、发挥智库作用服务雄安

学院在服务雄安活动中,积极依托学术研究实力和学界资源,有效发挥智库作用。

2017年6月25日,学校举办了有陈刚主任、刘玉柱局长等参加的高规格“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与遗产保护座谈会”,广邀领导、知名专家汇聚畅商。其中历史学院负责提请邀请或具体联络的有国家文物局刘玉柱局长、中国文化遗产院柴晓明院长、河北省文物局张立方局长、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李耀光所长、中国社科院张海鹏学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资深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戴建兵书记等,占据了邀请人数的大部分,积极为学校做出贡献。

2017年9月,为配合接待中央领导同志视察,肖红松、洪猛共同撰写了《雄安新区历史文化概要》,深获雄安新区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好评。9月26日下午,肖红松院长作为两位解说专家之一接待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讲解雄安历史文化特色,圆满完成任务。9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这期间一系列与雄安新区接洽的过程,学院教师很好地展示了河北大学历史学科的学术素养和服务现实的能力,为河北大学增强了美誉度和影响力,为今后服务新区建设铺就了宽阔而坚实的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