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学院首页>新闻动态> 正文

历史学院毓秀史学青年学者讲坛第5讲——在“现实”与“现时主义”之间—19世纪迄今汉萨史研究中的政治关切

发布日期:2022-12-08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2121日,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举办“毓秀史学青年学者讲坛”第5讲,本次讲座题目为“在‘现实’与‘现时主义’之间—19世纪迄今汉萨史研究中的政治关切”,由历史学院刘程老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林担任与谈人。历史学院师生及校外人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讲座由历史学院连会新副研究员主持。

讲座伊始,刘老师先解释了本次讲座的选题因由:一是从现实出发是德国史学的特色传统和思想根基,现实关切也是汉萨学术史的主要特征,推动了汉萨史研究的历次转向;二是受国内近年来几场重要讲座启发,在汉萨史研究的现实与过去之间确立起一种内在联系。然后刘老师为大家解释题中“现时主义”之义,即出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对现实政治过度关切,为回应政治需求而出现曲解、裁剪甚至隐瞒史实的意图和行为。

本场讲座由三部分组成:1.何为汉萨同盟?2.19世纪迄今汉萨史研究中的政治关切;3. 20世纪汉萨史研究的三次转向。

第一部分,何为汉萨同盟?

首先,刘老师简要解释了汉萨同盟(德语:Die Hansa/ Hanseatic LeagueDeutsche / Deutschen Hansa)的相关概念,特别指出“德意志汉萨同盟”,通常会被引申为“德意志民族的”或“德意志王国的”汉萨同盟。但在中世纪语境下,该词主要指涉的是德意志文化区域内的个人与城市联盟。其次,概括了汉萨历史分期:创建期(12-14世纪)、鼎盛期(14-15世纪)、衰落期(15-17世纪),指明汉萨贸易的空间范围:西起须德海,东到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北起斯德哥尔摩,南到科隆-埃尔福特-布雷斯劳-克拉科夫一线。再次,刘老师定义了汉萨同盟的组织机制:它是一种网络化的动态联合机制。最后从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层面对其衰落缘由作了综合解释。

第二部分,汉萨学术史中的政治关切

首先,刘老师指出自19世纪以来,因为德国学界对现实政治的关切最终导向了“时实主义”,汉萨史学成为不同政治观念、民族情绪和意识形态的宣传或斗争工具,回应着不同时代的政治需求。接下来,刘老师以时间为序分为浪漫时代(1800-1871)、帝国时代(1871-1918)、极权时代(1919-1945)、和解时代(1945至今)展开第二部分内容。

浪漫时代(1800-1871)的史学特征——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与民族独特性以及对中世纪理想化浪漫主义想象与汉萨史研究相结合。刘老师以萨托留斯、巴特霍尔德等汉萨史家为例,指出汉萨史家在参与德意志民族认同的建构过程中,经历了从注重地方性的中世纪传统到国家-民族层面的转变。

在帝国时代(1871-1918),汉萨史研究中的政治制度史优先地位得以确立。出于建构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共同整体以及回应帝国的海上强权话语的现实需要,舍费尔等汉萨史家塑造出一种痴迷于民族主义情结的阐释范式。英德两国对立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将汉萨史研究渲染成帝国争霸的舆论战场。

在极权时代(1919-1945),魏玛时期的汉萨史研究延续了帝国时代的旧史观和旧范式,如弗里茨·勒里希依然在挖掘汉萨同盟的“精神整体”和德意志“民族优越”。这反映了崛起中的德国寻求恢复其在欧洲社会应有地位的政治诉求。这种“现时主义”在纳粹掌权后登峰造极:东方学和西方学的汉萨史家中出现了回应纳粹“生存空间”意识形态的作品。

在和解时代(1945至今),为回应联邦德国融入欧洲的政治需求,汉萨史的研究视野开始从民族国家转向欧洲-国际主义。欧共体(欧盟)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这一趋势,特别是当下欧盟面临的内部离心问题令学者和政客更加频繁地回到汉萨历史寻找经验。但也有汉萨史家认为对二者的直接比较应采取谨慎态度,必须注意历史背景的巨大差异,以免重蹈“现时主义”覆辙。两德统一后,汉萨史研究又转向全球化,实际上是在强调德国与欧洲、世界的不可分割。

第三部分,20世纪汉萨史研究的三重转向

刘老师简要阐释了20世纪汉萨史研究的三重转向:视野之变——从民族主义到欧洲-国际主义;领域之变——从政制史到经济史和新史学;研究对象之变——从共同体到个体主义。

讲座结尾,刘老师指出现实关怀仍是当下汉萨史研究的主要现象和特征。因为一方面汉萨同盟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德意志和欧洲公共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汉萨史研究的现实关怀已从政治现实转向了对日常生活和普罗大众,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问题有助于汉萨史研究的开拓和创新。

讲座结束后,王林博士进行与谈。他提到以下几点:

第一,肯定了汉萨史研究的视野之变、领域之变和研究对象之变。

第二,对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义史学应保持一种历史的辩证态度。

第三,除北德意志的地理因素外,汉萨同盟诞生的因素还有哪些,在德意志是否具有独一性?

第四,汉萨同盟与德意志关税同盟间的关系如何?

第五,对萨托留斯关于“无政府主义”说法的质疑和讨论。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思考:一是现实关怀与现时主义有何区别?二是过度的现实关怀会带来什么危害?

在与王林博士的对话中,刘程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整场讲座中,学院师生耐心而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提出看法和见解,讲座气氛活跃。这些皆有助于加强师生的学术互动,涵育师生的学术素养,提升学院的整体学术氛围!

上一条:我院圆满完成2022级本科生培养方案解读及选课培训

下一条:河北大学文博云讲堂第1讲——文博人才培养的新时代与新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