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成果展示» 正文

唐诗传播研究结新蕾 ——评《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 2021-12-06 15:04:4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浏览次数:
摘要:■白 贵(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诗的传播问题早有学者关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唐诗传播研究新蕾

——评《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

贵(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诗的传播问题早有学者关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传播现象、传播路径、传播规制研究,都可以得出不甚相同的结论。但“论从史出”,对于宏观的传播现象的研究,要遵循整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和传播环境,对于具体的诗人来讲,则还是要根据后世流传的史料说话,不能轻易下断语。202010月,河北大学青年学者金强的《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唐诗传播研究领域结出的一苞新蕾。作者正是在2004年前后就接触到了《四库全书》电子版,其将有关吴融的全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今人的唐诗研究著作中,也有不少提及吴融的,但多寡不一、浓淡各异,作者对各种唐诗的选本、文学史著作等进行了广泛搜集,并将其中对于吴融的介绍和评价同样进行了分类汇总,这些资料基础,对于梳理呈现吴融文学作品的文学传播途径与概貌是非常有益的的。

吴融,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生于浙江绍兴,曾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经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等多位皇帝,其诗歌“声律谐雅,简备精当”为时人称颂,并与当时多位著名诗人均有交往唱和。其存诗三百余首,文、赋、书法均有所擅。


关于吴融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形象描绘,作者主要采用了离唐代较近的宋代的学术作品,尤其是《唐摭言》,又因吴融与王定保的翁婿关系,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作者对于吴融在晚唐诗人群落中的地位和形象,进行了有根据的描述,特别是其对一些后来较为有名的卢延让等诗人的奖掖和提携,堪被后世传为佳话。吴融的诗歌中,也寓藏着不少故事,而故事的传播,肯定有助于诗歌的传播,相比白居易、杜甫等诗人,吴融的诗歌中没有太多重要事件的直接描摹,但也包涵了人生的起伏不定、飘摇无依靠。作者只是对吴融诗歌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并不刻意回避后人对其诗歌的负面评价,包括部分唐代时人的讥讽。

有唐一代,经历21289年,据不完全统计,两千多位诗人流传下来的唐诗有近五万首,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能够在唐诗塔尖上获得荣耀的,也仅有数十位诗人,吴融的三百余首诗歌,论数量在全部唐代诗人中能够排进前四十位,而其传播指数,也在前四十位之内。综而观之,这数十分之一的唐代诗人,对其研究,既不是“冷门”,也不是“偏门”,应该鼓励青年学者,多做类似的研究。

文学研究的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作者对吴融的观照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数十首较有特色作品的解读,也体现了本书作者的文学功力。对于吴融的研究热情,贯穿了全书的始终,而为什么要用十数年的热情,去倾听一位古人的遗音?这在该书的结论部分已有表述,如同是一种跨越千年的“量子纠缠”。

吴融有他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的一面,他是一位才力不凡的诗人,虽与韩偓部分经历相似,也被后人并称,但两人的各方面差异都较大,这一点作者也作了澄清。对诗人的独立观察,是《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晚唐时期,时世多变,幕府政治侵扰政权,吴融的两次入幕经历,也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吴融的诸多诗作中,流露出了他对于人生起落的细腻感怀,奠定了“凄冷清疏”的诗风。

80后”研究者们,许多人在尝试开辟研究的新路,这个基础其实就是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跨学科工具的使用。研究技术的进步和平台的拓展,是这个时代赋予青年研究者们的新“武器”,带上这些武器去唐诗的古老园地里重新探寻,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作者在研究展望中还提到了要继续去完成对吴融诗歌的笺注,包括继续其对于杏花诗的关注,这些也都是可以期待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吴融研究也仅仅是开了个头,唐人唐诗值得今人继续细分,将不同类型作者作品的后世传播图谱继续加以丰富和完善,也在为今天的文学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1123日第11

原文地址链接:

http://dzzy.cpmj.com.cn/html/2021-12/03/content_55905_14217502.ht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