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我中心金强研究员就网络水军、网络乱象及监管问题接受了《河北日报》记者的专访,以下为原文。
买热搜、刷好评、炒作新闻、操控舆论……近年来,“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呈高发多发势头——
斩断“网络水军”黑色产业链
记者 尹翠莉
潜伏在网络世界的“网络水军”时而化身营销“推手”,时而伪装成普通网民留言、评论,为一些舆论攻击充当“打手”。这些以“有偿推广网络信息”为生的群体是如何存在的?他们的泛滥对诚信社会建设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治理?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网络水军”违法犯罪频发,形成黑色产业链
日前,经缜密侦查,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会同石家庄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网络水军”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数千万元。
这起“网络水军”案还要从2017年5月说起。网警在一次巡查中发现,石家庄网民安某某利用其经营的网络公关公司,提供全网负面信息非法删帖等服务。通过循线追踪、扩线深挖,专案组成功梳理出一个以安某某为核心,涉及江苏、陕西、北京、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市多名犯罪嫌疑人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这个团伙在互联网上非法从事有偿删帖、“灌水”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黑色产业链。
公安机关经过调查梳理发现,“网络水军”人员构成非常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处于“上游”的业务需求者、处于中游也是核心地位的中介人员、处于下游也是最后环节的业务辅助实施者。其中,中介人员多是网络公关公司及其雇用的“写手”。网络公关公司负责接受“客户”需求,由“写手”进行有偿发帖、删帖等。业务辅助实施者,主要由专业推手、小型非法网站运营者和知名网站“内鬼”构成,他们协助“网络水军”删除、置顶帖文等。
“具体到这起案子中,我们抓捕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偿删帖中介人员,他们大都是通过网站的投诉渠道删帖。”办案民警说,每个网站都有投诉删帖模块,如有帖文涉及某人或者某单位,而其觉得内容有误,可以通过这个模块发送个人或法人的身份证件、律师函、营业执照副本等,提请网站删除。
“因为删帖利润高,有的中介甚至伪造证明材料。”办案民警说,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董某就通过私刻公章等方式制作各类证明材料,帮助不愿意或无法提供证明材料的“客户”删帖。警方抓获董某时,发现制章机、耗材和制作完成的公章130多个,其网盘有删帖使用的各类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委托书、律师函等材料70多G。
买热搜、刷好评、炒作新闻、操控舆论……近年来,“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高发多发势头。针对“网络水军”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公安厅依托“净网2018”专项行动,组织全省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对“网络水军”的专项打击整治。
据介绍,2018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侦办“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案件12起,打掉犯罪团伙4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名,取缔非法假冒网站107个,处置有偿发帖、删帖、公关、操控舆论等网上负面信息2000余条。
破坏互联网传播生态,干扰网民价值判断
元旦假期,省会小学老师陈慧被一部电影的宣传吸引走进影院,观看后却大呼失望。“我发现网上都在捧这部电影和主演,内容看上去差不多,现在想想,感觉像是用‘网络水军’刷出来的。”
除了用来做推广、宣传、刷好评,陈慧留意到,“网络水军”还经常被商家用来打压竞争对手。前几天她和朋友到一家新开的理发店理发,觉得很不错,想推荐给其他人,却发现某网站有很多关于这个店铺的负面评价,内容相似。“这很有可能是竞争对手雇‘水军’给的差评。”
“正是这种只追求经济利益,却不对真实性负责的助推和钻营,使大量信源含糊、来路不明的内容充斥互联网。”办案民警说,“网络水军”帮助不良商家故意编造虚假事实、诽谤攻击对手,或者为客户做虚假宣传、非法推广,对公民人身、隐私、财产权利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声誉造成危害,不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干扰了网民的价值判断,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金强表示,因为无法证实消息的真伪,各种信息混杂传播,互联网的平等、自由、分享性就会遭到破坏。
除了破坏互联网传播生态,金强认为,虚假信息的泛滥对媒体公信力造成很大损害,而当媒体公信力丧失时,“官方说法”或者“官方消息”的传播效果也就丧失了,这就给各种肆意歪曲事实的说法以大行其道的可乘之机,“一旦‘网络水军’绑架民意,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多方携手依法严惩,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
“网络水军”不管不行,但要彻底根治,却并非易事。
办案民警介绍,“网络水军”作案手段十分隐蔽,手法也很隐晦。一些“网络水军”团伙为规避打击,甚至将涉案网站搭建在境外,使用虚假身份办理银行卡、支付宝、4G网卡等。
“取证难,也是执法面临的一大困境。”办案民警说,已删除的帖文链接无法打开,正在进行的删帖很多都是秒删。另外,相当一部分曾经找该团伙删帖的公司或当事人都不愿作证,这都增加了案件侦办难度。
金强认为,对于“网络水军”明显的违法和违规行为,必须依法加以严惩,首先应该不断强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
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依据刑法相关罪名惩治“网络水军”;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与《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监管制度不断精细化;2018年,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施行。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法律适用、罪名选择、证据规格、取证要求等,为执法部门提供了细致指导。
“除了公安机关的严格执法,网站经营者、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金强表示,《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中,重点明确了网站主体责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实名制是否落实到位?账号身份是否定期核查?对水军炒作舆情是否及时叫停并封锁参与账号?这些管理手段运用起来并不难,关键在落实。
此外,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民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千万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一旦从事编造虚假信息、诽谤攻击、非法删帖等违法活动,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河北日报》,2019年1月3日第七版)
附1:版面原图
附2:阅读链接
http://hbrb.hebnews.cn/pc/paper/c/201901/03/c116263.html(河北日报)
http://hb.jjj.qq.com/a/20190104/002356_1.htm(腾讯大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