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成果展示» 正文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重镇”的传媒情报与传媒智慧 ——评金强副教授《巴基斯坦大众传媒研究》

发布时间: 2018-06-16 23:51:59 作者: 白 贵 来源: 本站原创浏览次数:
摘要:“中巴经济走廊”(CEPC)是李克强总理与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旨在加强中巴两国的交通、能源...

“中巴经济走廊”(CEPC)是李克强总理与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旨在加强中巴两国的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同时促进两国互联互通和深层友谊。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中巴两国签署了51项协议集体交换文本,推动“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了“一带一路”的示范项目。目前,相关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有序地实施中,时有捷报,金强副教授的《巴基斯坦大众传媒研究》正式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的。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可以用“铁”来形容,亲密的关系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打造和精心维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化,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都出现了一些杂音,甚至是缺乏依据的批评,面对这些新情况,传媒学者有责任站出来加以澄清、研判和应对。

传媒学者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好建议和服务呢?首先就是弄清传媒的真实发展情况,助力两国媒体统一报道步伐,增强报道能力,改善报道技巧,在国际国内问题上发出更准确的声音,传递更正确的观念,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传媒学者对欧美媒体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针对这些国家的传媒的历史和现实都关注不足,相关著作寥寥。因此,早在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就成立了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并组织开展了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媒研究,包括印度、新加坡、土耳其、尼泊尔等,金强副教授的巴基斯坦研究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这些项目获批时,“一带一路”倡议还未提出。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后,这些国家恰恰都在“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被称为是旗舰项目,相关的传媒研究也自然具有了更加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了中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并具体表述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共识,新亚洲观也正在形成,《巴基斯坦大众传媒研究》给我们在增进对邻国认识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首先,写好巴基斯坦的传媒,就必须对这个“铁哥们”的国情有清楚的了解。基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去理解他们的社会行为和传媒使用行为。只有深入了解巴基斯坦的政治与人文历史及现状,才能准确把握巴基斯坦当下的文化和政治,进而准确把握传媒的特征。如果研究者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伊斯兰教或者穆斯林的行为与生活,就不能够真正了解巴基斯坦的国家特性和媒体属性。而文化的隔阂,也很可能是因为对于宗教的陌生或者误解造成的。宗教对于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来说,地位崇高,甚至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作为观察者和倾听者,必须能够俯下身来,走到广大穆斯林群众中,看看媒体对他们的重要性几何,影响几何。

其次,写好巴基斯坦的传媒,不可回避的会涉及国家发展水平和恐怖主义危害。塔利班的问题,与阿富汗的关系问题,与印度的边界争端问题,这些都是困扰巴基斯坦发展的大问题,从传媒角度理解和分析,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关切。巴基斯坦的一些调查记者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且每有遭到暗杀和绑架的案件,巴基斯坦也被认为是全球记者采访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如何在相关研究中,既展现记者的真实境况,又给出中肯的媒体发展建议,的确需要三思。

再次,写好巴基斯坦的媒体,还离不开高端人士的帮助,获得官方的认可。金强副教授调查研究中就得到了巴基斯坦议会巴中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巴基斯坦中国研究所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先生的接见,并受邀参观了巴基斯坦议会大厦,随后还在议会大厦门前参加了联邦前内政部长马利克先生的记者招待会。据悉,金强副教授在巴期间参加了多场高规格见面会和座谈会,向友人们详述了写作意图和出版规划,并得到了巴政界、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呼应与支持。在接触的近十位巴基斯坦议会议员的启发和建议下,该书也从大方向上重新刷新了对两国政治互信和民心相通的认识。在办理签证期间,金强副教授还在北京受到了时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先生的接见,并接受了多位参赞的建议。因此,写好一部书,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保障。

第四,该书充分考虑和参考了巴基斯坦本国传媒学者已有的相关成果,写作中购买和翻译相关的外文著作也成为了研究开展的第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据了解,该书在前期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巴基斯坦籍留学生,我的博士弟子海德尔先生从卡拉奇到拉合尔再到伊斯兰堡,历时十余天,访问了几十家书店,最后带回来相关著作30余本,并带回来主流的报刊。这些资料经过了历时长达一年的翻译后,成为研究巴基斯坦传媒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可以说,在河北大学与巴基斯坦传媒之间搭建起这样一个桥梁并非易事,必须是基于“兄弟般”的尊重与信任,才形成了这样的合作。

构建“一带一路”的文化和民心相通,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重要意义,在笔者来看,的确应该先行先试,由近及远,而从最好的朋友出发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好的朋友,友谊坚不可摧,但检验朋友之间“成色”的,除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紧密协作及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外,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重要抓手,且是诸多相关合作的天然依托和纽带。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媒体合作尤为迫切和宝贵,只能加深不能削弱。而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和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资助此书出版,也使我们相信,中国学界对巴基斯坦媒体与社会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获得更高水平的媒体支持。

8.jpg

9.jpg

图中原文载于《采写编》,2018年第1期,P164-1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