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冀时客户端报道今天(4月20日),河北大学校园春意盎然,红歌嘹亮,新闻传播学院在图书馆大报告厅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报告会。
受邀主讲人王喜民老师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他冒着疫情“环行中国”写出了《亲吻祖国》。主持报告会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婷婷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亲吻祖国》正是展示了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感人事迹,让我们新闻学子分享祖国边彊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喜民老师借助照片、音频、视频,将师生们的目光引向抚远祖国第一束阳光的冉冉升起、三江平原北大荒人民的奋斗身影、莽莽森林中的三角山哨所、茫茫戈壁中东风航天城的共和国功臣、世界内陆海拔最低处吐鲁番盆地中的葡萄沟、石头上刻“中国”字的边民老大妈、生命禁区中的援藏干部、司莫拉佤族村的乡村振兴、长征路上的湘江战役……
王喜民“环行中国”走到林芝地区墨脱县,被河北的援藏干部所感染……
透过一个个持枪站岗的解放军战士,透过成千上万忠诚于祖国的边疆儿女,透过将青春献终身的支边者,透过一个个援藏干部,折射出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国家意识和祖国情怀!
报告会上,党委书记颜士义接受王喜民向学校赠送的新书《亲吻祖国》后,感触很深:“这是一场非常感人的报告会,深刻讲述了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这是我们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婷婷在讲话时感慨万千,她说:“王喜民老师为全院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采访课。王老师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讲述环行中国的故事,展示了国境线上的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老师的报告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以自己的亲身采访经历教给我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希望每一名同学都能向王老师学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报告会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等6个系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学生魏金梦:“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十分敬佩王老师的爱国情怀和从事新闻工作的热情,尤其是当听到他沿着国境线走过祖国的山河大川的经历,听到他采写到了在国境线上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人物背后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常说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四力',即脚力、笔力、眼力、脑力。我希望我们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能做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将‘祖国在我心中’牢记于心。”
学生崔家伟:“听了报告受益良多。在讲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那些援藏干部的记录与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每一名为脱贫攻坚战而奋勇直前的'战士'形象。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新闻人的信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王钰清:“听完报告,对我的触动很大。首先要保持热爱祖国的热烈情怀,我们国家国土之广袤、文化之奇美,是引以为傲的;其次是热爱自己的事业,新闻人需要走进实地,调查实情,提高在实践中观察和分析事件的热情与能力,新闻人要牢记“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主讲人王喜民系中共河北省第七届党代表、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