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2022-07-31 10:05:55 来源:本站原创

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 启动会暨第一次教研工作论坛顺利召开

2022年7月29日上午,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教研工作论坛在河北大学以线上形式顺利举行。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庆瑜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教授,河北大学教务处处长张锋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主任马凌教授,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院长唐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坤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和演讲。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云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特邀专家9人,以及来自河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邯郸学院、保定学院的虚拟教研室骨干成员教师和研究生团队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主持,分为开幕式、虚拟教研室建设思路汇报、专家评议、总结研讨四个环节。

20220731_101014.jpeg

(参会领导专家与虚拟教研室成员师生的云合影)

在开幕式环节,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庆瑜教授首先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同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理解贯彻教育部开展虚拟教研室工作的政策、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第二,明确建设目标,坚持共建共享、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扎实推进,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第三,发挥引领示范,以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为契机,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共建等方面产出优秀教学成果,形成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

20220731_100624.jpeg

(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庆瑜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首先对虚拟教研室的成功获批表示祝贺,教研室聚焦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作进行了多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新闻学以及中国共产党新闻革命史为主的现场教学和调研,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教学科研计划和项目。希望各高校共同努力,将虚拟教研室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20220731_100629.png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教授首先受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高晓虹教授的委托,代表教指委对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名单表示祝贺。如何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赋能来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开展虚拟建设对于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20220731_100633.jpeg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教授)

河北大学教务处处长张锋教授对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教研工作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本次研讨充分交流、卓有成效。

20220731_100636.jpeg

(河北大学教务处处长张锋教授)

在虚拟教研室建设思路汇报环节,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从知识建设、场景(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史学教研平台以及团队建设四个方面,介绍了教研室基本情况和建设思路,提出了“数字新闻史”教研平台的建设工作设想。同时,韩立新教授团队还发布了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红色新闻长久传播项目:江山之基之创意与设计》。

20220731_100639.png

(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

20220731_100642.png

(王逸然代表韩立新教授团队发布《红色新闻长久传播项目:江山之基之创意与设计》)

在随后的专家评议环节,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凌教授,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吴小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申琦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韩娜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宁教授,九位专家学者分别对虚拟教研室建设思路进行了评议、指导。各位专家对本虚拟教研室给予了肯定,认为思路清晰,有创新性,并提出了许多建议。

王润泽教授认为,设计思路逻辑清楚,内容也非常全面。不但在指导思路方面,立足于实践,是一个特别好的角度;而且从呈现方式上也是以短视频为主,很有特色。

20220731_100646.png

(王润泽教授评议指导)

王晓红教授认为,教研室建设的逻辑脉络和实践导向都很清晰,能够让学生从史料和现实的考据中理解中国共产党新闻史,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感兴趣的议题,并且深入地进行研究,这恰恰印证了当前从实践教学走向实践育人的一种转型,这其中不仅有技能的训练,而且有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实践转型。此外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把原来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又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在情境建构中应用知识、发现知识,从知识走向对理论的认知。教研室的这种创新探索主要是能够服务于学生的学,其中的研究性、情境性、服务性、成效性都可能有新的突破。

20220731_100633.jpeg

(王晓红教授评议指导)

邓绍根教授认为,本虚拟教研室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思路,包括红色新闻长久传播项目“江山之基”的发布展示,都既有宏观性、前瞻性,又有微观的创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多年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现场教学活动,虚拟教研室又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相信教研室一定能够有很好的建设成效。同时邓绍根教授提出,在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精神,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根据权威文献保证有一个历史的遵循,在保证政治正确方面能够把握准、把握好,有利于在教学当中更好的开展。

20220731_100657.png

(邓绍根教授评议指导)

马凌教授认为,本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元宇宙成为时髦话题的背景下,数字化的大潮已是势所必至的,未来大量的教学都会采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希望本虚拟教研室率先做出若干案例,供大家学习。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设这个教研室有非常浓厚的教学积淀基础,在相关教材、教辅、教学大纲、教学案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史论结合的,也是学行结合的,体现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而且河北大学在中共党史,特别是以河北为核心的新闻史方面,有丰硕的研究积累。韩立新院长领头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领域中有多年的深耕,也有非常好的思政教学积淀,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信仰为魂魄,以经典为依托方面都有一定的引领作用。相信河北大学的全国虚拟教研室一定能做得很好。同时马凌教授建议,教研室应向全国性的教学共同体努力,吸纳大量的院校来共同参与,汇聚各高校的优秀建设案例,并通过共享平台将成功经验、技术推广到全国。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的教学和案例积累方面,要紧靠正式编订的中共百年党史文献,并邀请一些党史专家加以指点。此外,也希望教研室能办成一个青年教师的实训基地,带动全国各教研室的发展。

20220731_100700.jpeg

(马凌教授评议指导)

廖圣清教授认为,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申报的成功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多年来教学实践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端。教研室的总体构想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从教研室工作展开的机制等方面来说也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有极大的信心和理由相信虚拟教研室的展开将会对于整个新闻史理论教学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和意义。廖圣清教授同时建议,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互动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于史论教学的兴趣。我们期待与韩立新院长领衔的虚拟教研室在后续有更多的合作,也取得更多的成果。

20220731_100703.png

(廖圣清教授评议指导)

吴小坤教授认为,本虚拟教研室实践逻辑清晰,知识建设方向明确,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其建设理念和实施方案都具有很好的示范价值。同时吴小坤教授提出,从认知传播的角度,新闻史教学实践不能仅停留在回忆片段的建构,而需要把知识融入到新的知识里,融入到新的视野和实践里。在场景建构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测量的方法,从而研究知识传播的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影响,并作为优化知识传播的依据。

20220731_100707.png

(吴小坤教授评议指导)

申琦教授认为,韩立新院长的虚拟教研室团队是一个非常好的跨校、跨专业的融合型教学科研团队,十分有利于探索“智能+”时代新闻学专业教研室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同时希望教研室围绕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产生更多的社会成果,拓展与公众的互动,增加数据测量的方式,未来可以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展馆提供科学的测量标准和评估机制。

20220731_100710.jpeg

(申琦教授评议指导)

韩娜副教授认为,韩立新院长牵头的虚拟教研室在新闻史方向所作出的贡献令人振奋,在元宇宙和数字虚拟人等方面的建设规划富有创见。同时她结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情指行舆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情况,从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公安特色国家安全人才培养这一角度,分享了对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理念和建设内容的体会和经验。韩娜副教授提出,虚拟教研室建设应形成教学科研共同体,打造名师专家交流平台和虚拟实训平台,具体可以从教学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师资提升(实战型教研培育平台)、平台建设(智慧型教研平台)、人才培养(四维协同人才培养平台)、研究创新(科研育人创新平台)、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安全战略平台)六个方面来开展建设。

20220731_100713.png

(韩娜副教授评议指导)

唐宁教授认为,韩立新院长关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很有启发价值,对于教研室未来建设的规划内容令人振奋。唐教授结合他与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办、中央党校、中宣部有关部门长期创作文献纪录片的感受和经验,提出本虚拟教研室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代表性事件、标志性人物对党的新闻史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用微电影或短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传入教研室数据库,这将是十分有价值的一项建设工作,是中国主流纪录片的一个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同时借助虚拟教研室平台启动和建设的契机,将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和新闻史结合起来,制作文献影像的记录,其文献价值、文化价值,包括在国际交往中的国际文化传承价值都非常独特。非常有信心本虚拟教研室在韩院长的带领下,在全国同仁的支持下,能够把虚拟教研室的工作做得有创新、有特色。

20220731_100717.jpeg

(唐宁教授评议指导)

在总结研讨环节,韩立新教授召集教研室成员教师,主持进行了虚拟教研室的教研交流活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焕萍教授、商建辉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秀丽教授,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鹏副教授等全体参会成员积极发言,结合特邀专家学者的指导建议与精彩分享,分别从自身教学与科研领域、数据资源库建设、国际化视野、知识图谱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研交流。各参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以虚拟教研室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创新方式,通过数字虚拟平台和跨地区、跨学科团队,激活优质师资配置,为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提供新经验、新成果。

20220731_100720.jpeg

(虚拟教研室各参会成员教师进行教研工作交流)

教研室类型:专业建设类

教研室名称: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

教研室负责人:韩立新(河北大学)

教研室简介:新闻学专业(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教学)虚拟教研室旨在充分应用新型媒介技术和数字虚拟教研手段,以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为宗旨,依托新闻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红色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数字记忆工作室、河北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聚焦“在人民中间: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党员干部图片报道”这一新闻史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支由河北、吉林、陕西等多地域,跨专业和融合型的联合教学团队。团队以将太行山红色新闻资源转化至教学资源为目标,建成六所高校教师联合备课、教学创新、科研支撑的“太行山红色新闻虚拟仿真教学团队”,形成利用虚拟仿真教学方式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型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