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培养>> 教学常规
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时间:2023-04-15 11:30:49 作者:本站编辑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教育学学科始建于1931年,在9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涌现出滕大春、刘文修、张述祖、萧树滋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知名学者。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我国最早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成我国首个外国教育史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河北省政府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入选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名单,是全省所有入选学科中唯一的教育学学科,2018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扎实的平台基础。

学位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开设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4个教育学博士专业方向,开设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7教育学学术硕士点。2022年度学位点共招收研究生34人,其中教育学博士生10人,教育学硕士24人,共授予学位人数61人,其中教育学博士生9人,教育学硕士52人,圆满完成当年招生培养任务。

学位点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20人,二级教授5人,有博士学位者48人,博导14人,有17位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主要负责人,其中郭健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教育部教育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位点现有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12项、省优硕优博论文9篇。

学位点本年度共发表论文39篇,其中C刊论文9篇,SSCI期刊论文1篇,出版学校认定的学术专著6部,荣获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新增课题39项,国家一般项目6项(位列全国第11名),到账总经费497.7万。

学位点本年度聚焦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和北京冬奥会国家大事,打造新型教育智库,年度咨询服务到校经费总额达349.6万元。面向教育学科发展前沿和雄安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关键领域,积极建言献策4项资政建言被教育部采纳组建冬奥会心理志愿服务团队480名冬奥会安保干警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聚焦区域高水平师资培养,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双卓教育学院”,引起教育部持续关注。

二、人才培养

1.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教育学学术研究专门人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包括:一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学术作风;二是能够在本学科的学习研究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开展高层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三是掌握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必要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胜任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四是熟练地利用外语阅读教育学及相关学术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强国际视野和熟练开展国际交流能力。

本学位点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包括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以及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四部分。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基础、方法论知识、语言知识和教学知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两部分内容。学术素养主要包括掌握熟练的高等教育教学技巧、全面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理与具体方法、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教育学及相关学术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学术道德主要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教育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写作和引用规范等内容。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在规范性要求方面,学位论文须严格按照《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规范要求进行撰写;在质量要求方面,导师(组)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答辩等关键环节。

2.培养方向

学位点目前开设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4个专业方向。

教育史是河北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传统优势方向,1986年获批全国首个外国教育史博士点,创始人滕大春先生在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团队平均年龄45岁,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2019年以来,在欧美教育史、日本教育史和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三个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特色,集中开展了职业教育史、大学智库史和民国大学史方面的专题研究

比较教育学方向是国内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的五个创始单位之一,最早系统开展日本教育研究。创始人滕大春先生和刘文修先生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现有专职研究人员8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梯队成员结构合理。本方向以日本教育、欧美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成人与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治理比较、日本教育比较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特色与优势。

高等教育学方向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等三个研究领域,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与决策、高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两个特色优势,并组建了相应研究团队,在服务雄安新区教育规划与发展、河北省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具有较大影响。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

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方向于1986年首批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创始人张述祖先生曾是中国心理学会会士。本方向主要包括学习心理与教学设计、学生发展与教育两个研究领域,立足教育神经科学、虚拟与增强现实学习环境、新型决策模型等学科研究新向,专注探索适应不同层级学生发展规律的高效率学习和教学心理的新模型、新范式和新理念。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梯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

3.招生就业

为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本学位点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招生咨询平台,完善招生录取制度,完善招考信息,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在初试阶段,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招生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不断优化考试内容结构,完善基础知识和选拔性试题的比例与题型,重点考察考生应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试阶段,导师组集体参与,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录音录像,确保过程公平,着力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2022年,学位点共招收研究生34人,其中教育学博士生10人,教育学硕士24人,圆满完成当年招生任务。2022年,本学位点授予学位61人,其中教育学博士生9人,教育学硕士52人。毕业生就业岗位以教育及其相关工作岗位为主,与教育专业相关工作的吻合度也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京津冀等重点区域。

4.思政教育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全体师生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二十大开幕式盛况,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宣讲团,学院领导、支部书记、学生党员骨干带头宣讲,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支部党员大会、团支部会议等形式,专题学习二十大报告10余次,交流心得体会、明确落实举措。

强化党建工作培育宣传,凝练学院“知行党建”品牌。强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全面发展。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范明丽)工作室入选“全省党建工作‘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是学校入选的唯一教师党支部。学生第三党支部获评学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抓好宣传工作,学院相关工作被新华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专题报道10次,其中113日河北新闻网专题报道学院“党史铸魂、实践育人”相关工作情况。

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完善育人体系。学院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讲解等形式,深入挖掘教育学科优质思政教育元素,将课堂教学与育人实践结合、专业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双促进,逐步建立起“门门有思政”的铸魂育人课程体系。自2019年以来,先后,建设院立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1门、教改项目4门。比较教育团队在2021年获批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和优秀教学团队,李文英获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举办前辈塑像揭幕仪式,厚植教育情怀。学位点办学90余年,先后涌现出滕大春、刘文修、张述祖、萧树滋等一大批教育名家,他们矢志报国、严谨治学、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学位点通过举办滕大春、刘文修、张述祖、萧树滋等前辈的塑像揭幕仪式,旨在传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充分挖掘历史元素,铭记教育先贤,传承教育学脉,在教育学子心中厚植教育情怀。

5.教学培养

学位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入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加强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全过程培养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自2019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3项,其中,“基于大教学观的地方综合性大融通育人模式实证研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成立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的茂春书院,成为我校首个书院制改革试点,促进思政教育、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积极组织开展专业竞赛和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2022年度,本学位点在2021-2022年度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项;在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在第二届河北省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共有4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在国家级重要学术会议和论坛上发表主旨报告,如史连祥和孙潇分别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22届年会、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主旨报告。

围绕国家和区域教育战略,优化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育科研与实践助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依托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组建雄安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两大师生科教共同体。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承担新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路径委托项目。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双卓教育学院”,引起教育部持续关注依托区域优质资源,共建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通过师资互派、资源共享、课题共研等途径,推动“大-中-小-幼”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依托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类专业实践应用的助推孵化机制: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心技棱心理服务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平台,深入开展教育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

6.论文质量

学位点建立了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制度,学位论文要分别通过内审和外审环节才能进入答辩程序,自2019年以来,先后有3篇论文荣获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荣获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学校内审环节,使用“CNKI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全部申请学位研究生进行普查,文字复制比率低于20%达到送外审要求。在学校外审环节,学校使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进行送审。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2022年对申请学位授予的6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系统排查。经导师询查、学生自查、学院审核等环节的严格把关,未发现抄袭、买卖、代写等作假行为,61人顺利取得研究生学位,其中9人获博士学位。

7.学风建设

学位点一直重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本学位点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列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开设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学习《河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河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河北大学对学位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等政策法规,阐明学术不端对个人、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让学生充分认识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自觉按照教育部、学校的有关制度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积极组织开展“毓秀学术月”系列教育大讲坛、校友讲坛、教师学术沙龙、优秀学生学术报告会,开设“文献分析与论文写作”课程与“科研素养提升”专题讲座,进而开展多样化的学术训练或学术实践,激发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截至目前,学位点学术风气良好,没有出现过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8.管理服务

河北大学学校、学院两级研究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位点建设与评估科,设有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学位点设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术分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以及科研科等行政机构,配备1名科研秘书,1名专职辅导员,2名科研助理,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方案审定、学位授予标准制定、学术不端处置等方面作用。本学位点设立了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生可以通过教研室、系、学院逐级申诉,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可按照《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复议管理规定(试行)》申请评审复议,进而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研究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等。调查结果显示,在读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97.2%。

9.奖助体系

学校重视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出台了《河北大学国家助学金发放办法》《河北大学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等管理办法和规定,建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生源地贷款等各类型奖学金的奖助体系。2022年学位点资助水平从1000-30000元,共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351.58万,基本实现全覆盖。2022年本学位点具体资助情况如下:

12022年学生奖学金资助一览表

项目名称

资助类型

年度

总金额(万元)

资助学生数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2022

14.00

6

业奖学金

奖学金

2022

134.80

249

国家助学金

助学金

2022

202.78

305

三、师资队伍

1.整体概况

学位点全方位引育人才,全过程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形成了“选、育、用、管”全链条师资成长机制。自2019年以来,先后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引进高水平教师10人。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20人,二级教授5人,有博士学位者48人,博导14人。与此同时,有17位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主要负责人,其中郭健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教育部教育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何振海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郭健、李文英入选省管优秀专家,王文利入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聘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刘宝存等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共支持16名骨干教师赴欧美知名高校访学。

2.选聘考核

根据《河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实施细则》、《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实施细则》文件,教育学院每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导师选聘工作,每年对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自2019年以来,先后有9名导师荣获河北省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

学位点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营造重德养德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立师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教育学院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每年召开师德师风教育专题会、研讨会、座谈会10余次。薛国凤教授、范明丽副教授获评首届“师德标兵”,发挥教师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学位点每年组织师德师风专项考核,教育学科所有教师考核等次均为合格,不存在教师因师德师风不正、违反法律法规、学术不端等被查处或通报的情况。

3.培训指导

教育学院将学校集中培训与学院分散培训相结合,将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形成了导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深入学习践行《河北大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施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作用,全过程参与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建立导师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确保导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动态。指导研究生参加创新资助项目,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2019年以来共获批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12项。建立就业帮扶包联人制度,导师掌握跟踪研究生就业第一手资料,指导研究生就业。

四、科学研究

1.整体概况

2022年度科研成果较为显著。共发表论文39篇。其中,发表C刊论文9篇,SSCI期刊论文1篇,C刊扩展版和北大核心8篇。出版学校认定的学术专著6部。荣获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本年度学位点新增课题39项。其中,国家一般项目6项(位列全国第11名)、国家级6项,省级课题15项,厅级课题12项,横向课题6项,课题到账总经费497.7万。

22022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经费(万元)

1

基于一流学科生成的西方大学学派发展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一般项目

20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共治”策略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一般项目

20

3

基于具身认知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及其教学应用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一般项目

20

4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一般项目

20

5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一般项目

20

6

教育空间分异理论下区域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策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

20

32022年新增省级科研奖励一览表

序号

奖项名称

获奖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1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发达国家

大学智库研究

一等

2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美国一流大学智库研究

二等

3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大学发展的学术战略与结构变革—基于A大学的案例研究

二等

4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具身认知与具身学习设计

二等

5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行动路径

6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近代教育史料学

三等

7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UNESCO参与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治理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基于GRALE分析

三等

8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制度设计:基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视角

三等

2.平台支撑

位点现有河北省重点——教育史、河北省双一流建设——教育、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专业位研究培养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教育、应用心理前教育三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省级优秀教团队,与保定市优质基础教育校共建河北大附属校,进而为研究人才培养、教实践和科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3.教学科研环境与条件

学位点目前建有教育信息资源和实验平台的省域中心。学位点资料室设有古籍室、密集书库等6个分区,藏书量约5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9000余册,期刊170余种,斥资50万元连续购买“教育学、心理学专题数据库”,是河北省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教育科研文献资料库。学位点现有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仪、多通道生理记录仪、人因工程心理虚拟仿真系统、AR环境中的心理情感综合研究系统等实验仪器,拥有儿童发展测评系统、创客教育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琴房、舞蹈房、精品课录播系统等相关实验设备,占地面积约667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1977.4万元,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4.学术交流

2022年邀请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线上线下学术讲座12场,拓展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成功举办以“扎根田野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新生态”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年会暨“教育人类学教与学”研讨会。开展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毓秀学术月活动,分为“毓秀学术”大讲坛、“毓秀学术”学生学术报告会等多个系列。与保定市人民政府、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共同主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振兴县域教育”论坛。

五、社会服务

聚焦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和北京冬奥会国家大事,面向教育学科发展前沿和教育事业发展关键领域,依托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决策,打造新型教育智库2022年咨询服务到校经费总额达349.6万元。

1.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

聚焦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承担新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路径委托项目,郭健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建设、顾岩峰关于雄安新区教育质量提升等4项资政建言被教育部采纳。

2.服务北京冬奥会国家大事

组建冬奥会心理志愿服务团队,与保定市公安局合作制定专门心理支持辅导方案,开通参奥服务人员情绪心理调节热线和参奥服务人员心理倾诉热线,为480名冬奥会安保干警开展多次心理讲座、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全程心理辅导,获得中国青年报、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等媒体持续关注报道。

3.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聚焦区域高水平师资培养,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双卓教育学院,引起教育部持续关注。依托区域优质资源,共建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通过师资互派、资源共享、课题共研等途径,推动---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依托教育信息化团队与区域内小学共建手拉手城乡互动课堂,构建城乡学生发展共同体,引起河北省委、民进省委的高度重视,得到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等媒体关注。

4.打造燕赵教育文化研究的区域高地

依托部省合建支持的河北大学燕赵文化学科群建设重大项目“近现代燕赵教育与文化转型研究”,持续推进河北书院及其近代转型、燕赵蒙学与文化转型、近代河北高等教育、晋察冀红色教育文化、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与文化转型等研究,探索燕赵文化形成动力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本土拔尖创新人才。

5.支撑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团队与保定市教育局共建市域家庭教育专委会,组织家庭教育公益论坛,开展系列家庭教育讲座,赴区域内青年路幼儿园、蒙养幼儿园等地开展挂职交流和系列教研工作,研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手册,累计服务师生与家长5000余人次。支持保定市妇联开展的“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活动,选派薛国凤挂职保定市妇联副主席。

6.关切区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依托“心关爱”心理志愿服务团队,与保定市教育局共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论坛,研发针对疫情的公众情绪识别与干预系统,开展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公益讲座32场,获得《中国青年报》和《河北新闻网》的专题报道。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情况分析

1.研究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9年以来,本学位点通过自主培养和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的方式,吸收了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梯队中来,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实践能力教强的专业化师资团队。在数量结构上,学位点专任教师尚未完全满足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发展需求;在年龄结构上,青年骨干教师人数偏少,尚需进一步扩充;在团队建设上,建设机制和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尚未形成在全国教育学学术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9年以来,本学位点搭建了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获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12项、省优硕优博论文9篇,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各2项。从整体上看,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面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成果奖还有待突破。

3.标志性科研成果有待进一步突破

2019年以来,本学位点新增国家级课题16项目,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从整体上来看,国家级课题以一般项目为主,尚未实现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突破,标志性科研成果数量、国家级科研奖励的数量和级别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七、学位授权点持续改进计划

1.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聚焦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

本学位点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选、育、用、管”的全链条师资培养机制。融合“自主培养+外部引进”师资选拔机制,聚焦重点高校博士毕业生和学科领军人才,以人才引进师资博后双聘教授等形式选拔一批高层次人才。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出台系列人才支持政策,搭建“博士—教授/博导—人才称号”的渐进式成长路径,大力支持学科领军人才成长。

2.探索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质量教学改革成果

聚焦拔尖人才创新培养关键领域,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科教融汇为关键突破,探索“教学—教研—教改—教服”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河北大学附属学校基础教学实践,完善案例课程学习体系;依托省级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大中小幼一体化实习实践体系;联合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和区域教科所与教师进修学院,实现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社会服务的的有机衔接。通过搭建案例学习、实践教学、教育研究、社会服务相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高质量教学改革成果。

3.围绕国家战略与关键领域,促进标志性科研成果孵化

面向教育学科发展前沿和教育事业发展关键领域,聚焦教育强国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依托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深入开展原创性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孵化标志性科研成果。围绕教育强国和雄安新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难点,培育重大项目整合研究力量,建设包含“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博士”在内的结构化梯度化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孵化包含咨政建议、高端论文、核心著作在内的标志性成果。


2023年 4月15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