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 正文
河北大学关于制定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校政字〔2023〕5号)
日期:2023-04-1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河北大学文件

校政字〔2023〕5号

关于印发《河北大学关于制定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院、部、处、室、馆、社、中心,校办企业,校内服务机构:

为进一步落实高水平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学校在全面总结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开展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河北大学关于制定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业经校长办公会议、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河 北 大 学

2023年4月3日

河北大学

关于制定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

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高水平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新要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总结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为做好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专业认证等相关要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全面制定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传承发展、改革创新

全面传承学校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发挥学校综合性办学特色和优势,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总结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滴灌”育人和“融通”育人路径和平台,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二)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学校“大思政观”和“大教学观”育人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育人要素,大力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

(三)坚持学生中心、多样培养

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从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构建基于数字化“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按需设课,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创造条件。充分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支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课程、开展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

(四)坚持分类建设、彰显特色

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确立符合学院特点、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度凝练能够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核心知识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坚持宽专交和精深通并重,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持续提升学生学习的精度和深度,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五)坚持通专结合、注重实践

全面深化通识教育改革,统筹管理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深入贯彻“滴灌”育人和“融通”育人理念,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素质能力培养。围绕从教学到教育的跨越,通过拓展课程内涵,融通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推进通专融通、科教结合、学科交叉,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全面融合。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要求,确保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安排,推动学科交叉、文理工医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六)坚持过程管理、综合评价

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强化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细化第一课堂考核,强化第二课堂考核,突出学业全过程评价,逐步建立多元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进课程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紧密结合和教与学紧密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验、实习、实训、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过程管理。

(七)坚持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秉承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超、综合素质优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的可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大类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文学、历史、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大类专业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经济、管理、法学、新闻、教育、艺术、工科等大类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医学等大类专业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为基本定位,在充分调研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及社会需求状况、专业特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四新”建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关要求,科学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从整体上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表述应明确、具体、可测,体现本专业的传统、特色和优势。

(四)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各专业毕业要求应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进行总体描述,进一步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水平,细化为若干可测量的指标点,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毕业要求应不低于专业认证标准、专业评估标准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专业要根据毕业要求建立能力达成矩阵,绘制课程地图,明确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避免开设无承载毕业要求的课程。

四、课程体系

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继承以往各版人才培养方案优点,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本指导意见的课程体系均指第一课堂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第二课堂详见《河北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

课堂类别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学分 合计 修读学期

通识教育
课程

通识通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修 17 50 1-8/10
大学英语课程 必修 10 1-4
大学体育课程 必修 4 1-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必修 5 1-2
军事课程 必修 4 1-2
大学语文课程 必修 3 1
大学数学课程 必修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必修 1 1-2
就业创业课程 必修 4 4、6
艺术教育课程 必修 2 2-6
通识通选课 人文科学与艺术 选修 8 8 2-8/10
社会与行为科学
自然科学与技术
生命科学与医学
职业与就业创业

学科基础
课程

学科核心课 必修


学科拓展课 选修


专业发展
课程

专业核心课 必修


专业拓展课 选修


总学分要求 四年制本科专业(非医学类)毕业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165学分以内。
四年制本科专业(医学类)毕业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190学分以内。
五年制本科专业(非医学类)毕业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195学分以内。
五年制本科专业(医学类)毕业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240学分以内。

思想成长模块(至少修读“劳动教育”3学分) 必修 10 60 1-10
社会实践模块 必修 10
志愿公益模块 必修 10
创新创业模块 必修 10
文体活动模块 选修 15
工作履历模块
技能特长模块
德育答辩模块 必修 5
总学分要求

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为60学分,其中“劳动教育”最低学分要求为8学分(32学时)。
具体内容详见《河北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通修课(必修)和通识通选课(选修),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正确认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工具,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通识通修课

通识通修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课程、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

(1)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5 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51
形势与政策 2 64/80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 2周
中共党史 1 17
新中国史 1 17
改革开放史 1 17
社会主义发展史 1 17

①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

②《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在第3-4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安排在第5-6学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开设。

③《形势与政策》每个学期开设8学时,四年制本科专业安排在1-8学期开设,五年制本科专业安排在第1-10学期开设。

④《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安排在第1学期开设,采用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形式列入“新生入学前教育”课程清单。

(2)军事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军事理论 2 34+2
军事技能 2 2-3周

①军事课程由党委武装部开设。

②《军事理论》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

③《军事技能》安排在第2学期开设。

(3)大学体育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体育1(达标测试基础与校拳) 1 34+2
大学体育2(基础素质、校操与游泳) 1 34+2
大学体育3(体育专项初级与游泳) 1 34+2
大学体育4(体育专项高级) 1 34+2

①大学体育课程由体育教学部开设。

②大学体育课程安排在第1-4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门。

③大学体育类选修课程安排在通识通选课程模块管理。

(4)大学英语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英语1 2+0.5 34+17
大学英语2 2+0.5 34+17
大学英语3 2+0.5 34+17
跨文化交际 2+0.5 34+17
商务交际英语(初级) 2+0.5 34+17
商务交际英语(高级) 2+0.5 34+17
学术英语(人文社科) 2+0.5 34+17
学术英语(理工) 2+0.5 34+17
医学英语 2+0.5 34+17
媒体英语 2+0.5 34+17
艺术英语1 2+0.5 34+17
艺术英语2 2+0.5 34+17
艺术英语3 2+0.5 34+17
艺术英语4 2+0.5 34+17

①大学英语课程由公共外语教学部开设。

②大学英语课程安排在第1-4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门。

③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教学”方法。

④大学英语课程实行“有条件免修”和“以考代修”。

⑤开设有更深层次英语语言类课程的专业可不开设此类课程。

(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级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级 大学计算机A 1+1 17+34
大学计算机B 1+1 17+34
大学计算机C 1+1 17+34
大学计算机D 1+1 17+34
大学计算机E 1+1 17+34
大学计算机基础二级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2+1 34+34
C语言程序设计 2+1 34+34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1 34+34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1 34+34

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计算机教学部开设。

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

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分层次教学”,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选择开设相应课程。

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有条件免修”和“以考代修”。

⑤开设有更深层次计算机类课程的专业可不开设此类课程。

(6)大学语文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语文 3 42+9

①大学语文课程由文学院开设。

②大学语文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开设。

③理工类、艺术类、医学类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其他专业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专业认证要求选择开设此课程。

④开设有更深层次语文类课程的专业可不开设此课程。

(7)大学数学课程

课程级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数学A 大学数学A 3 51
大学数学B 大学数学B(微积分1) 4 68
大学数学B(微积分2) 4 68
大学数学B(线性代数) 4 68
大学数学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68
大学数学C 大学数学C(高等数学Ⅰ-1) 5 85
大学数学C(高等数学Ⅰ-2) 5 85
大学数学C(高等数学Ⅱ-1) 3 51
大学数学C(高等数学Ⅱ-2) 3 51
大学数学C(高等数学Ⅲ) 4 68
大学数学C(线性代数Ⅰ) 4 68
大学数学C(线性代数Ⅱ) 3 51
大学数学C(概率统计Ⅰ) 4 68
大学数学C(概率统计Ⅱ) 3 51

①大学数学课程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大学数学教研部开设。

②大学数学课程采用“分类教学”,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分为大学数学A、大学数学B、大学数学C,各专业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专业认证要求选择开设相应课程。

③文科类专业(艺术类除外)学生必须修读,其他专业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专业认证要求选择开设此类课程。

(8)就业创业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 2周
创业基础 2 2周

①就业创业课程由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开设。

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在第4学期开设。

③《创业基础》安排在第6学期开设。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 1 17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学生处开设。

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

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相结合方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安排在第1学期开设,采用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形式列入“新生入学前教育”课程清单。

④开设有更深层次心理学类课程的专业可不开设此课程。

(10)艺术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艺术导论 2 34
美学概论 2 34
中西方美术史 2 34
中西方音乐史 2 34
文艺理论 2 34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音乐鉴赏 2 34
美术鉴赏 2 34
影视鉴赏 2 34
舞蹈鉴赏 2 34
戏剧鉴赏 2 34
戏曲鉴赏 2 34
书法鉴赏 2 34
设计鉴赏 2 34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音乐欣赏与体验 1 34
书法鉴赏与体验 1 34
中国画鉴赏与体验 1 34
燕赵非遗鉴赏与体验 1 34
篆刻艺术鉴赏与体验 1 34
坤舆艺术名家讲堂系列 1 34

①艺术教育课程由艺术学院开设。

②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在第2-6学期开设。

③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任修2学分。

2.通识通选课

通识通选课旨在发挥学校综合性优势,通过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文化、宽视野的课程,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知识领域,增进其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人格、崇高的品格、博爱的胸怀、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热爱生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服务社会的习惯和意识。

(1)通识通选课最低修读8学分。

(2)通识通选课设置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学、职业与就业创业等五大类。

(3)《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课程,要求学生至少修读1门。

(4)学校引进开设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采用“学分认定”方式计入通识通选课,最高计入4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学科核心课(必修)和学科拓展课(选修),旨在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遵循基础性、公共性原则,按学科大类设置课程,建设完整、规范、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夯实宽厚的基础,强化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的学习与训练。同一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设置的相同学科基础课程,应赋予相同课程号,统一组织教研、备课、教学和考核。

1.学科核心课

各学院应重新审视学科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优势,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核心课程,在学时学分安排上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学科核心课程设置应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2.学科拓展课

深化学科大类培养,打破学院专业壁垒,拓宽专业口径,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设置学科基础拓展课程,科学合理地重组学生知识结构,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学科基础知识支撑。

(三)专业发展课程

专业发展课程旨在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深化学生专业深度、满足学生专业兴趣。专业发展课程之间要衔接紧密,综合考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探索开放专业发展课程,支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升学、出国、就业等不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1.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以规范严谨、精炼优质为建设目标,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涵盖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结合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2.专业拓展课

各专业应当设置若干稳定开设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每个模块由若干门具有知识或能力相关性的课程组成。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为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提供更多机会。

五、学分标准及要求

课程的学分与学时设置应按照标准学分学时换算关系进行确定。

(一)理论教学学分

理论课程17学时计1学分,即每标准学期(17教学周)每周上课1学时计1学分。理论课程最小学分为0.5学分,计8学时。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TW课程)学分统一设置为1学分。

(二)实践教学学分

课程类型 标准
实验课程、大学体育 1学分/34学时
军事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学分/2周
实习、实训、见习、写生等实践课程 1学分/1周
毕业论文(设计) 8学分

(三)选修课程学分比例要求

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毕业总学分的30%。

(四)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要求

各专业应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文科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类、医学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不低于总分的25%。有特殊规定的,按最高实践学分比例要求执行。

六、组织实施

(一)成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主管本科教学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促进中心、综合实验中心、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各学院(系、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重大事项,研究确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审核和批准各学院(系)制定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担任。主要负责执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协助研究制定及推动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指导意见,负责全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论证、审核、管理等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日程,指导和监督各学院(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

(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是“一把手”工程,各学院(系)须成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各专业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做好制定工作的规划与指导,并组织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与意见,组织本学院(系)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四)各学院(系)须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细化完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特色优势等,绘制课程地图,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关系和先后序列关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专业领域做好学习规划。

(五)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格式应依照学校规定的模板格式编写,各专业课程名称要求中英文双语体现。

(六)各学院(系)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完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论证,经学院(系)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试点班等人才培养方案参照本方案执行,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附件:

1. 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号编制说明

2. 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3.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统计表

4.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单

5-1.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理论课程)模板

5-2.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课程)模板

5-3.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模板

6.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师资对照表

7.河北大学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对照表


上一条:关于制定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下一条:河北大学2022-2023学年春学期新开通识教育课程名单(入库版)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