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2.课程性质:选修
3.面向专业:全校
4.学时:34
5.学分:2
二、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简介(附小二寸电子照片1张)
孙世辉,男,41岁,主治医师,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教师。既往曾在广州市传染病医院、张家口市第二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多年。2015年调入河北大学从事《中医养生学》《温病学》以及《中医骨伤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教改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多项。
2.课程团队主要成员简介(附团队成员合影1张)
张苗苗,女,河北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既往从事艾滋病科研工作多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省级校级教改课题多项。现从事中医学教学、艾滋病防治宣教及相关科研工作。
李远,男,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药学以及中医文化的宣传教学工作。主持文化研究以及教改项目多项。
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
思政教学理念:将中医学的“德全不危”“整体观念”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宣传科学养生保健知识,杜绝意外伤亡事件,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教学目标:
1.爱党爱国。培养浩然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重视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培养科学精神。在中医传统养生理论中融入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改革中医某些唯心和空洞的理论。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身体素质,避免不良健康事件。
4.普及医学常识及现场急救自救能力,不做社会冷漠旁观者。建立客观的疾病观,理性就医,融洽医患关系。
5.传播中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绪论中讲一段《中华民族抗击瘟疫的光辉历史》,教育同学树立抗疫必胜的信心,宣传防疫政策,培训科学防疫的常识。
2. 中医学“天人相应”观即人与社会相统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观点。即社会的繁荣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预防疾病,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延长寿命的基本条件。这些内容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所以用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诠释中医“德全不危”的学术观点,给古老的学术思想补充以与时俱进的新鲜血液。
3. 将三观和中医学的“七情”结合。喜能养心,但是要鉴别以什么为喜,以什么为荣更重要,忌讳以低级趣味和恶习陋习为喜。心主阳气,阳气主明亮外散,燃烧自己温暖别人,所以培养风险和付出精神就是培养阳气。怒伤肝,肝气郁结是百病之源,但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得道多助,就可以避免好多无谓的烦恼忧愁。个人价值要融入社会,融入家庭,才能获得幸福和健康长寿。
4. 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宣传科学保健知识。将中医的四季养生原则和运动原则、饮食原则密切结合。提倡一套合理的养生方案要因四时而异,因人而异。
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
1.传播传统中医文化,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遭遇疫情隔离,引导学生加强传统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的练习。通过掌握一定的保健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2.重视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时俱进,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
3.建立客观的健康观念,和和谐的医患关系。明白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长期不良习惯的积累,疾病的康复和体质增强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医生和药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培养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态度,可以减少各种心理负担,增强生活的兴趣。
通过34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们普遍反映获益匪浅。
有的同学利用养生知识,为自己制定一套养生方案。希望他能坚持力行。有的同学为父母甚至祖父母制定养生方案,有利于提高家庭和谐的氛围和健康水平。有的同学意识到道德健康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从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三观水平。
五、教学反思
1.学生对健康知识需求很多。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和线上经常询问关于自身健康的问题,对一些网络健康知识真伪难辨。说明我们大中小学中给予学生的健康教育不足,需要加强医学知识普及。
2.学生对急救技术的态度呈两极分化的表现。有的人能意识到这是一个高素质公民必备的技能。也有一部分,甚至过半的学生认为,抢救猝死的病人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自己毫不相干。这种思维可能都是将来医患纠纷的根源。
3.学生对中医知识兴趣很足,说明近年来我们复兴传统文化的工作很有成效。但是中医文化的宣传缺口很大,应该立足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文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