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德国史专题
日期:2021-07-0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专业发展课程

2.课程性质:选修课

3.面向专业:世界史本科专业

4.学时:34

5.学分:2

二、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简介(附小二寸电子照片1张)

2.课程团队主要成员简介(附团队成员合影1张)


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

3.1 理念:在扩展德国历史知识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世界眼光与格局,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3.2 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厘清常识性概念。引导学生完全理解历史发展中关于德国(Germany)与德意志(Deutschland)、王国(regnum)与帝国(Reich)、民族(Völker)与国家(Nation)等概念的涵指与变迁。

2.了解德国史研究的学术前沿。作为世界史专业发展课程,在获得史学知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有初步的了解。本课具体介绍了民国以来国内德国史学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学人与著作,配合介绍国外德国史研究的重要学派、学者、代表作以及理论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

3.掌握学习德国史的方法。以通史的时间线性顺序讲授、学习有助于对纷乱复杂的德国古代史建立清晰逻辑,为以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讲到每个时段时重点突出一个主题作为主讲内容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方能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

4.建构完整清晰的德国史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梳理清楚从日耳曼诸王国到神圣罗马帝国再到第二帝国的漫长的历史脉络;建构起清晰、完整的含括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各个领域的德国史体系。具体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日耳曼部族的组织特征(强调马尔克传统的深远影响)、从王国到帝国的政治结构变迁(帝国政治如何影响王权)、大空位的动荡与德意志特殊道路的起源(邦国制的诞生)、帝国城市命运与资本主义的未来(特别是与英法市民阶层的壮大作比较研究)、王朝政制的架构与改革(思考哈布斯堡王朝强化中央集权失败的原因)、三十年战争及其影响(德国与欧洲的双向影响)、普鲁士诞生(政治结构中的特殊基因)、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与成效(经济、军事与教育改革的成效)、民族主义与世界文明罹难(孕育了经济文化的奇迹也埋下了世界大战的祸根)。

5.理解学习德国史的意义。反思德国引发世界灾难的教训,总结德国经济文化超速复兴发展的经验。对每个学生而言,学习德国史不仅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涵养,还可以拓宽世界视野,提升人生格局。最重要的是,在学习德国史的过程中,还可以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裨助完全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思政育人目标

1.树立“和平与发展观”。

2.理解和实践“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

3.自觉遵从“理性与科学”。

4.重塑“为国奉献观”。

5.坚守“良知与善德”。

6.追求“严谨与勤勉”。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问卷调查。制作问卷、设定问题:1、在所学的所有国别史当中,你认为德国史重要吗? 2、你对德国史的了解主要在哪个时段?3.学习德国史是否有助于你的历史认知的提升?4.通过学习《德国史专题》是否能启发你的自主反思精神和批判力?5.通过学习德国历史你是否能发现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调整德国史授课的重点方向,更多偏向普鲁士统一之前的历史。

https://mooc1-1.chaoxing.com/work/reviewTheList?courseId=206411051&classId=12916922&workId=8342654&isdisplaytable=2&mooc=1&isWork=true&workSystem=0&openc=ebc774652b6ca94970b11cc976f94831.

(二)知识讲授根据问卷,在授课过程中调整了之前的专题形式,改用按时间线性顺序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追溯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漫长的历史根源,让学生对德国历史有更为全面的认识,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三)史料分析带领学生阅读黄金诏书九十五条论纲的节选内容,注重强调历史材料的客观性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翻译查阅史料来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史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四)加入影视题材借助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先后观看了德国纪录片德意志人》、《鸟瞰德国以及国内外名师讲座;教师指定,学生自主观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帝国的陷落偷书贼等影视作品,将课堂内容融入视觉感知当中,让学生自己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学术讨论挑选当前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文章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学术热点,同样也与疫情状态下的社会现实历史记忆与书写紧密相关文章包括施京吾历史学者如何构建国家——德国历史学派痴狂史以及陶东风的三代德国人的大屠杀回忆”。这两篇文章相对比较客观,学术性和现实性都比较强,学生们通过抒发自己的见解,对于教学当中无法深入的一些理论问题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同时也能鉴他照己,将德国历史中的教训和经验与当下相应

(六)改革结课考察方式在作课程考察中突显思政主题,提高德育成绩的比重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德国史知识和课程思政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理性与科学”、“为国奉献”、“良知与善德以及严谨与勤勉几个角度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论文


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

5.1 针对以上思政主题的教学,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学生理解了“理性与科学”的历时性特质,认同理性与科学对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2)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前提是对国家认同,而“国家”概念具有时代性特质,需要具体看待。(3)学生们认识到:历史在曲折中发展,社会性或自然性灾难常伴左右,无论个体还是社会都应勇敢、智慧地面对灾难,寻找并利用机遇。(4)学生认识到“创新”是发展之源,而“创新”之基则在于脚踏实地的勤勉与严谨。(5)学生在视频中普遍表达出对战争给人类带来创伤,对经济社会造成破坏的遗憾之情,庆幸生活在和平昌盛的时代,强烈认同“和平发展观”。(6)学生对狭隘“民族主义”或种族主义有了清晰认识,在现实中保持良知的底线才是现代文明社会应有的底色。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其中作业、答疑等内容中:



5.2 学生评价: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德国史知识体系和思政主题的讲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一方面表现在期末评教中给予本课的较高评价。同时还体现在之后的学习中延续了对德国史的乐趣。如部分同学将德国史课堂上的兴趣点延续、发展为毕业论文,最终入选学院优秀本课毕业论文。


五、教学反思

(一)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网络课程限制了原设计中许多互动性环节的展开,缺乏即时性回馈。

(2)授课方法仍缺乏灵活性,过于依赖网络和设备。

(3)课程内容重难点的体现还不尽人意,思政主题与知识点结合得比较生硬。

(4)学生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如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工作效果不尽人意。

(5)缺乏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以强化理论知识。

(6)对当下中国借鉴的价值或意义涉及过少。

(二)计划解决的方案:

(1)线下授课时,教师将尝试采用习明纳尔式授课,讲授与讨论并重的方式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合理使用多媒体,继续与学生一起阅读史料、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德国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德国农民战争》、《家庭财产、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等经典,培养马克思主义史学意识和理论方法。

(3)每节课初给学生梳理好重难点,将思政主题与课程内容实现嵌入式结合。

(4)给学生们布置课后拓展阅读内容,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5)关注国外博物馆网站的布展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学生虚拟参观著名博物馆以配合理论知识的讲授。

(6)围绕核心主题,如勤勉、严谨、爱国等内容,请学生们结合当下国情,分析现实,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深化他们对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观念的认同。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课程:考古中国
下一条:课程思政示范课:华北区域历史文化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