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软体动物门代表动物的解剖与观察——实验课教学案例”
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 刘杉杉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
课程性质:必修课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一年级
教学方式:训练实践与讲授结合
一、课程简介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物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基于进化的理论,选取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门类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的观察、节肢动物门代表动物的解剖与观察、鲫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家鸽的形态及内部解剖等实验项目,是各门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动物各门类的基本特征和解剖技巧、生物绘图、动物分类依据及检索方法等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已有的动物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的知识;掌握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规范、科学方法、手段及其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以及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类课程的事,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同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是强行加入思政内容,不能牵强附会,不能为思政而思政,而是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要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教育全过程中,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最终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的。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学院和同学们见面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动物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延展,实践性和操作性强,是同学们了解生命科学,提高专业学习兴趣,与动物生命体系产生共鸣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所以,该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开展全方位课程思政的重要基地。该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动物各门类基本特征和解剖技巧、生物绘图、动物分类依据及检索等动物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时时处处体现育人的职责,深度挖掘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和具有思政价值的典型案例,如蛔虫与生态环境保护、河蚌与水质净化、蝗虫与昆虫的防治和保护及学者故事、家鸽与创新意识等,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富于人文关怀的情感去熏陶学生,可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专注度,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及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的动物福利观等,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与动物学有关的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情怀、科研精神等,充分展示课程育人的功能。这也是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
此外,实验教学是一项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可以将理论讲述内容占比降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将课堂交给学生,所以现阶段应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为出发点,将其作为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充分预习,告知其实验的重点内容,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大家对该结构的理解。课堂上,要充分重视学生实验主体的地位,在实验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实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重点讲述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学生作为听众,转移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从旁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验的效果;每组同学主要负责讲解该课堂代表动物的某一系统的解剖过程和结构辨认,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答疑解惑,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知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考虑到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的内在魅力,可适量增加实验课时,有利于保持实验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过程,更要体现对人的培育,包括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塑造等,所以针对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采用讲授法与训练实践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5人为一组,告知学生实验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充分预习,撰写预习实验报告,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模型,课堂上各组进行评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大家对该结构的理解。同时正式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该代表动物的相关新闻或者图片,如有危害动物的防治和管理,资源动物的利用、生境和保护等,或者让同学们拍摄校园里的节肢动物,拍摄菜市场里售卖的各种鱼,各组汇总,然后各自查阅资料并对拍照的种类进行辨认,让同学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两个类群的分类知识的学习之中,这些资料可以以组为单位在课上与其他组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实验参与感,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充分重视学生实验主体的地位,在实验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只在课程开始负责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课前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每次实验进行轮换,课前确定进行准备)主要负责讲解该课堂代表动物的某一系统的具体解剖过程和需要辨认的结构,和本组同学一起给其他组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分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不是无事可做,要从旁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验的效果,同时在课堂结束前,对各组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将与该实验动物相关的具有思政价值的典型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述,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与动物学相关有关的环保情怀、科研精神等;这样就将实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重点讲述实验步骤-重要结构-注意事项、学生作为听众,转移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探知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应该坚持课内课外均考察,过程结果均重视的原则,增加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如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考核,包括解剖器的规范使用、解剖位置的准确、结构保持完整等,预习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及课堂中实验态度与表现等,可以尝试增加以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互评的方式。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探索训练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动物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参加科研工作
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课前对实验进行充分预习,按照分组,准备课上讲解内容、自己动手制作结构模型(思政元素的融入——动手能力等)、收集有关新闻或者图片、拍摄校园、超市等地常见的各种动物并查阅资料进行辨认(思政元素的融入——
实践结合能力等);课堂上,学生按照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每次实验进行轮换)负责讲解该课堂代表动物的某一系统的具体解剖过程和需要辨认的结
构,和本组同学一起给其他组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并与其他组同学互相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照片(思政元素的融入——团队合作能力等);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与强调,学生实验过程的监控与辅助,以及课堂结束前的知识扩展与总结(思政元素的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情怀、科研精神等)。初步实现思政教学从课堂走入课下,实现全程育人。尝试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坚持课内课外均考察,过程结果均重视的原则,增加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如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考核,包括解剖器的规范使用、解剖位置的准确(思政元素的融入——实验中的科学严谨态度等)、结构完整的保持性等,预习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及课堂中实验态度与表现等,可以尝试增加以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互评,将小组得分也计入个人总成绩的方式(思政元素的融入——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学案例:“软体动物门代表动物的解剖与观察”
1.教学目标:通过对河蚌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常见的软体动物种类。
2.教学重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瓣鳃在河蚌的取食、呼吸中的作用。
3.教学难点:河蚌瓣鳃的结构组成;心耳、肾孔、生殖孔等结构的观察。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对于本节课重点内容和不易观察的结构实行分组单个突破,各组互相交流,教师可辅助示范、讲解;对于复杂的结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其构造的了解。
5.教学对象分析:一年级学生走入大学校门不久,彼此之间不是很熟悉,还有学生们都是刚刚接触到大学阶段的生物科学的专业知识,对于生物科学类实验感觉比较新奇,结合这些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侧重于同学们的分组协作,让大家逐渐熟悉起来,团队意识也会更强一些,同时要利用动物生物学实验课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动物及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且注意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6.实验材料
(1)河蚌的浸制河蚌标本;常见种类的示范标本。
(2)解剖盘、解剖器。
7.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4-5人/组,共8组,鼓励学生充分预习并撰写实验报告,各组认领课上讲解任务(外部形态;解剖方法;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
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并进行准备,自己动手制作瓣鳃的结构模型(思政元素的融入——动手能力等),加深学生对瓣鳃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以组为单位拍摄超市或菜市场里见到的各种软体动物并查阅资料进行辨认(思政元素的融入——实践结合能力等)。课堂上,教师首先负责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与强调(5分钟)。然后学生按照分组,每组选择1名同学负责讲解课前领到相应的河蚌内容,并和本组同学一起为其他组同学进行答疑解惑(50分钟);各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遇到问题可与相关组或者教师进行探讨,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监控与辅助(40分钟);各组与其他组同学互相分享课前拍摄到的照片(思政元素的融入——团队合作能力等)(25分钟);各组同学对制作的瓣鳃模型和讲解进行互评打分(5分钟);教师对在课堂结束前,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同学们的努力,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强调瓣鳃是河蚌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用于取食和呼吸,及其结构与河蚌滤食的关系,介绍河蚌在富营养化的湖泊、池塘的水质净化中的作用,拓展一下知识,再有通过这样一次实验课程,使学生感悟要尊重每一个动物、尊重每一个生命,不管它们是高等动物还是低等动物,不管是珍稀物种还是常见物种,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在一些动物为我们所用时,要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思政元素的融入——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情怀、科研精神等)(10分钟)。初步实现思政教学从课堂走入课下,实现全程育人。课后,学生绘制河蚌的内部结构图,对这个类群加深认识。多元化考评,如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考核,包括解剖器的规范使用、解剖位置的准确(思政元素的融入——实验中的科学严谨态度等)、结构完整的保持性等,预习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及课堂中实验态度与表现等,可以尝试增加以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互评,将小
组得分也计入个人总成绩的方式(思政元素的融入——团队合作精神等)。
8.教学反思:
以河蚌为代表的软体动物门的解剖与观察,给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互助合作,共同准备讲解内容,拍摄超市或菜市场里见到的各种软
体动物并查阅资料进行辨认,并且自己动手制作瓣鳃的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瓣鳃
结构的认识和理解,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对
于实验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继续挖掘新的切入点、更加深入地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