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曲式分析课程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结构路径,掌握曲式原则及西方共性写作时期的曲式结构范式,其依托的分析文本是以共性写作时期西方经典音乐作品为分析对象。为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更多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更新:
在教学内容上:1.在讲授和分析西方作曲家创作音乐路径时,有意识地增加不同时期民族乐派作曲家音乐作品的比重,探究作曲家对本民族音乐元素的挖掘、融汇、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以及这些伟大作品在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形成的世界性影响。2.在教学的案例分析中融入了五四运动后代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及作品。中国专业音乐虽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起步,但其发展始终与中国国情紧密关联,且发展迅速,因此对中国音乐发展不同阶段代表性作品进行案例剖析,讲授作曲家的创作思想以及文本中体现的技术与内容、形式与思想的统一将是案例分析的重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演绎法、音视频沉浸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构建,逐层递进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
(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路径
基于本课程是以介绍西方共性时期音乐作品中的结构范式为目标,且以案例分析为主要途径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则以引导式和问题意识为主,其实施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了解音乐作品相关背景。这部分将由学生查阅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并在课上做简要汇报,教师给与及时补充的方式,以了解作曲家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个人成长背景以及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
思政融入:任何文艺作品的产生都与作者生活的时代风云密切相关,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肖邦的《革命练习曲》、门德尔松的《葬礼进行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等等,既反映出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带有作曲家强烈的风格特点。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也如此,《游击队歌》《保卫黄河》《长征交响曲》《红旗颂》等等经典音乐无不在时代的风涌浪潮中产生,因此要学会热爱生活、洞察生活,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融入时代之中,与祖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2.第二阶段是感性体验阶段。通过对案例音乐作品音视频的聆听,从听觉的感性角度研讨音乐的内容表现。
思政融入:对音乐的赏析是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从音响视听的角度聆听并研究音乐是陶冶学生性情的重要途径。
3.第三阶段是理性分析阶段。结合本课程专业相关内容中音乐基本表现手段、音乐发展手法、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曲式功能等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结构范式及其形成轨迹,以及创作中技术手法对音乐内容、音乐风格的表达作用。
思政融入:经典音乐之所以历经时代的浪潮依旧有其魅力,一定拥有独特的创作技术和美学价值。而技术又好比手艺,一定是在作曲家对该技法炉火纯青的掌握下,且在灵感的激发下对技术达到的“信手拈来”的高度,因此想要在任何领域成为有突出作为的人,一定要有反复磨练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4.第四阶段是以乐育人价值阐发阶段。在对上述三个阶段进行讲授研讨之后,第四阶段着重从本课程相关知识点以及作品中传递的美学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思政融入:知晓音乐作品内部的有机组成,发现作曲家理性思维和感性思想流露显示出的精妙构思,深刻理解和感受音乐,感受它们的魅力及其传递出的真善美,以达到以乐育人的目标。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案例举例说明。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特色:本课程在问题导向型的教学中,将枯燥的专业知识融入鲜活的音乐作品个案中去讲授,在逐层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详尽的学理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
亮点:课程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融入不同表演版本的音视频播放,揭示同一作品不同版本对作品内涵的审美影响,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能力,陶冶情操,有效实现美育教育。
创新点:课程在讲授音乐结构的路径中,选择的案例分析以中西同体裁特点进行分类讲授,并作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掌握西方经典音乐的同时对本国的音乐作品有更多了解,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里选取一堂课的案例分析进行简要说明。本次课课程目标:进一步掌握单三部曲式及其陈述结构,并对案例中音乐材料的发展及音乐语言特色进行理性分析。选取的案例为艺术歌曲体裁中舒伯特的《春梦》和黄自的《赋登楼》。
按照本课程思政模式四个阶段的路径,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概述如下:
1.背景了解。让学生课下查阅并了解艺术歌曲的体裁特征、西方享有“艺术歌曲之王”号称的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中国艺术歌曲、作曲家黄自,课上教师予以提问并做补充和总结。
2.感性体验阶段。分别播放这两首作品的音视频和不同艺术家诠释的版本,通过联觉让学生表达聆听后的感性体悟,用概况的文学辞藻对其描述。
3.理性思考分析阶段。
思考①:艺术歌曲《春梦》和《赋登楼》中,面对不同歌词段落中的情绪,音乐着重通过哪些音乐表现手段为之表现?
思考②:《春梦》中面对三段歌词,音乐整体采用了什么曲式原则?面对每段歌词的特点,音乐情绪是否与其一致,从旋律、织体、和声等角度进行展开说明,并理解每一段落中陈述结构特点。
思考③:作为中国艺术歌曲《赋登楼》在旋律或和声语言上是否体现出中国音乐元素特点,怎样体现?
思考④:《赋登楼》在乐句和段落结构划分上并不复杂,但音乐中却强烈体现出作曲家对词曲结合的斟酌,依字行腔、依句行韵的特点具体在哪些地方体现?
思考⑤:画出这两首作品的结构分析图示,对其审美内涵和以乐育人的价值进行阐发。
4.小结:作品中的曲式只是一个框架,我们要把结构看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探索其中的发展脉络,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能固化模式,为结论而结论。而本节课在选择案例中以中西同类型的作品,以相互融入和比较的模式融入和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掌握西方音乐中也了解到中国音乐的创作,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润物细无声地潜入了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