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思政· 优秀案例·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学生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知、情、行’三合一的教学实现”
日期:2022-04-2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知、情、行’三合一的教学实现”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陈凤娟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全校选课学生当前以三年级学生为主

教学方式:讲授式(10次)、实践教学(2次)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旨在指导学生做好终身发展规划,且培养终身学习理念与家国情怀,提高学生通用就业力和职业准备度。

(二)主要内容

学生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课程共34学时,共讲授12周(含2课时随堂测试),每周3课时。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及方法的知识讲解,关于就业有关政策的分析、毕业后续办理注意事项信息的传达;根据有关理论指导学生完成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同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成才自信,教会学生求职技能。

(三)课程特点

课程不在于掌握太多理论知识,而是一门思想性强体验性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需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职业观念,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培育家国情怀,(建立符合...的职业观念)以及行程积极的求职行动。并且在行动中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去是关键和难点。因此,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属性突出,每一节课中都包含思政元素,有的甚至是显性的思政课程属性。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如何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如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等情况。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500字以内)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习近平给中国

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这一希望和要求恰恰与本课程目标高度契合,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成为本课程的思政建设的目标方向,通过本课程学生在情感和行动方面实现这一目标是关键和重点。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建设目标

价值层面: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性,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的职业发展理念,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愿意通过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而成就自己人生。

认知层面:通过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我国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行动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

衍生层面:培养提升学生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三)如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当前,本课程学理性知识以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部分理论为基础,国内教材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都是译著,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少本土化研究和本土化的学科基础,导致课程理论西化严重。教材中分享的很多案例都是西方案例,很多词汇均为心理学翻译过来的专业词汇,不能为同学直接理解与接受。针对这一现状,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将教材中的国外的案例替换为本土案例。根据当前发生的时事积极选取正能量资源:疫情突发时,选择钟南山、李兰娟的生涯发展故事;袁隆平院士过世的信息传来,选取其禾下乘凉梦作为典型案例;(。)

  2. 传播党中央表彰的精神: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五四精神等(,)分别说明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可迁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观等。

  3.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教学环境的选择讲政治性。体验式就业企业的选择如建设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中建三局,维护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天融信公司等;邀请校友做课堂分享环节,选取有家国情怀者,能顾全大局贡献大爱者。

    658089420012111189731348745260419799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一)以2020春学期的课为例,每次课程中的思政因素

    第一次课主要讲关于职业及职业生涯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法的依据与优势;职业生涯规划的觉知与承诺。

    除了讲授教材中国外有关理论,还有讲授《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三纲领八条目,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其文化自信。

    第二次课自我探索(一),指导学生根据有关理论和方法就自身的兴趣、性格展开探索。关于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分享袁隆平高考择志愿的故事,以及张泉灵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关于性格对职业的影响,除了讲解MBTI理论,还分享著名学者翻译家傅雷的生涯故事。

    第三次课 自我探索(二),指导学生根据有关理论和方法就自身的技能展开剖析,同时回忆自身入大学的初心,大学自身培养目的和培养方案和形式,个人预计的学习结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大学生的初心使命教育,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的故事以及精神的传承。

    第四次课自我探索(),指导学生根据有关理论和方法厘清自身的价值观,对需求动机以及对国家对青年的有关号召要求进行解读。选取钟南山的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的行动作为典型案例。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身边校友案例:刘梦刚参与雄安新区首标建设的事迹。

    第五次课探索工作世界。介绍国家战略(如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政策,就业趋势等,介绍党中央对青年和大学生的讲话精神。

    第六次课探索工作世界实践课。为学生积极推荐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校友、职工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代表人有刘孟刚与孟雅辉(前文已有介绍)。对学生自行选择的生涯人物访谈进行点评。

    第七次课决策与规划调整,主讲决策平衡单,求职行动的理论指导和技能学习。明确小步子的求职行动路径,根据每一步路径做好准备。针对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以及做好充分的可调整的职业准备方案。

    第八次课模拟求职行动(实践课)。给课堂分组分类,开展模拟研究生复试;邀请企业HR进行宣讲和模拟面试;模拟公务员复试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点评。选择部分高校复试题目、考公题目,提取其中积极元素予以剖析。

    第九次课模拟求职行动成果分享、点评与修正,课程收获的分享与展示。注重多学生有关感受和情感以及评论的反馈,巩固和升华他们的情感。

    第十次课关于高校就业政策和毕业各项手续的办理。梳理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档案及手续办理的历史发展,突出我国体制改革的成果以及政府为民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当前,本课程的班容量在150人左右。在教学中分小组的体验式就业、生涯人物访谈、模拟求职实践环节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提升了学生的求职积极性以及未来求职的自信,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有机融合思政元素螺旋型开展课程设计,促进学生知情行三合一。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虽然具体中没有重复,但是,从第一次课程到第十一次课程中,思政元素对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的认知、情感以及行动是依次逐渐开始,并且螺旋上升的。尤其是从感情到行动的升华。走访企业和模拟面试环节及点评,点评会后继续设置汇报反馈环节,足以让学生将此观念内化于心,外见于行。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4. 根据体验式课程性质开展过程性评价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托《个人生涯规划档案袋》这一系统的课堂作业,组织发现教学法,通过步骤严谨科学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探究。通过深度主动自我剖析,将课程讲述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法内化为自己对职业生涯规的工具体系。

  5. 课后检验课程教学效果中学生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情怀与行动已经达成课程目标。

    本人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十年的学生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个体咨询经验。通过教学同学们与我建立起高度信任的关系,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后,会有较多的人围绕个人发展的问题向我咨询。从咨询的过程来看,他们已经有积极求职与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去的认知与决心,所询问题基本是个性的征求建议或者寻求技术指导的问题。

    (三)最大限度开拓、利用教学资源。教材、教学案例与辅助系统有机互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情境化的教学组织策略。课程中采用小组教学、频繁互动与分享、参观体验等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便捷地理解西方晦涩理论,在轻松舒适的情境下,在教师指导朋辈互助下,在短时间内提升内容接受度且使其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以便日后即时提取课程授予的方法,使得课程目标达成度高。

上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隋唐的繁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留学生综合素质”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