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思政· 优秀案例·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普通话朗诵”
日期:2022-04-2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现代汉语1》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普通话朗诵

学院李彦洁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1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2021级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一、教学目标

1.价值目标

1了解汉语的地位,增强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自豪感;

2)认识普通话的法定地位,提高法律意识;

3)感受现当代文学作品名篇里表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奋进的青春风貌。

2.知识目标

1汉语的地位;

2)普通话的理论知识;

3)朗诵的基础知识。

3.能力目标

1)提高普通话水平;

2)掌握朗诵的技巧;

3)提升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懵懂

现代汉语1》开设于本科一年级第1学期,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完成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考入大学——的兴奋刚刚淡去,对大学生活和学习还较为陌生,对未来人生的目标缺乏规划和充足的内驱力,较为迷茫。

  1. 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

    文学院招收的本科生大部分来自河北省以及周边省市,生源地的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小,这些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普通话。

    另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方言区或者民族地区,如安徽、贵州等地,普通话的水平较低。

    2.教学重点

    1汉语的地位

    2)普通话的含义

    3)朗诵的技巧

    3.教学难点

    朗诵的技巧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材料进行讲解

    2)难点是朗诵的技巧:既有知识的讲解,又有示范,还有对学生实践的点评。

    三、课堂组织与实施

    (图文并茂,语言简洁,2000字以内)

    1.教学过程

    1)讲解知识点汉语的地位

    讲解对汉语在我国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地位、在当前世界中的地位、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语言的极大影响,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自豪。

    介绍汉语普通话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让同学们意识到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是我们的义务。(下图为课堂讲解所用的PPT页面)

  2. 讲解朗诵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说好普通话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高运用普通话朗诵的技能。

    讲解朗诵的基本要求:使用普通话、把握停顿、重音的处理,传授朗诵的技巧。

  3. 提出朗诵的作业要求

    要求每一名学生朗诵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时间为3-5分钟,每节课由一名学生朗诵,全班同学使用手机学习通评分。(下图为布置朗诵作业的PPT页面)

  4. 示范朗读《白杨礼赞》

    介绍《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和深刻含义,通过示范,讲解朗诵的技巧。

    2.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对汉语的地位、朗诵的基本要求等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采集丰富的资源,进行讲解。

    2)示范:示范朗读《白杨礼赞》。

    3)点评:学生朗诵以后,教师点评朗诵的内容和学生的朗诵表现。

    3.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的第一周的内容为“绪论”,主要涉及对汉语普通话、全民族共同语基本性质和地位内容。这些内容是基础理论,需要学生理解。

    课程的第一章《语音》的第八节是《朗诵和语调》。这个内容则更需要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进行操练。

    因此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讲解让认识普通话的重要地位,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诵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即能够学好课程知识,又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的建设。

    本设计的特殊之处在于,课程的讲解和任务安排是在一节课上完成的,而学生的实践和教师点评则分散在第一周课之后整个学期的近50个学时当中。每个课时一名学生朗诵,一名学生录制朗诵视频,全班学生评分。

    下图分别为01班学生和02班学生的课堂朗诵。

    下图分别为学习通“作业”栏目学生提交的朗诵内容和给部分朗诵学生的评分

    4.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解答专业疑惑,更重要的是传道。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应该是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是知识与能力养成的“内驱力”。

    《现代汉语1》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

    我们设计了普通话朗诵这一内容,技能目标是提高学生口头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能力。这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有:

  5.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是文化的载体。介绍汉民族共同语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也是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6.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有法律依据,通过这一知识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7. 普通话朗诵的内容要求是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每节课一名同学在讲台前朗诵,朗诵者固然需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听者也能够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和情感,朗读后教师加以点评,凝连作品的精神内涵,师生共同提升思想认识。

    四、教学效果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前期内容是在第一周的第三课时讲解,学生的朗诵实践是分散在每一学时,目前我所教授的两个班已各有21名同学朗诵。效果良好。

  8. 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9. 学生的朗诵的技能有所提高。

  10. 朗诵的作品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批判

    如闻一多的《死水》、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些作品的朗诵,让同学们仿佛看到了毫无生机的旧社会,看到国土沦丧、生民涂炭的历史画面。沉痛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尊严须要自强不息,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

  12. 献身革命壮志豪情的宣示

    如叶挺的《囚歌》,通过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让我们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对敌人的蔑视;“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必胜的豪情和勇毅,激发起同学们珍惜革命的胜利果实、奋发建设祖国的热情。

  13. 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热爱的倾诉

    台湾诗人余光中《当我死时》,表现了客居他乡的中华儿女对祖国大地深深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愁;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倾诉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深沉的爱和美好的期待。这些诗歌的点燃了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江山的热爱,激发了建设祖国的豪情。

  14. 对美好人生大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食指的《相信未来》、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等等,通俗简洁的文字,召唤起青年学生前进的热情——“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坚定了青年一代向前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总之,普通话朗诵,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普通话的技能,又激发学生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鼓励学生怀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民国时期古籍文献保护事例举隅”
下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教学设计实践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