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思政· 优秀案例·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日期:2022-04-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生态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张亚娟

课程名称:生态学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顺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绿色发展浪潮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劳动者,为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份努力。

2.知识目标

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生物灭绝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

3.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的资料查阅、分组讨论及讲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交流总结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灭绝的原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的意义,能够分析工业革命以来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为生命科学学院二年级学生,经过生态学课程前面章节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学习,了解了群落中丰富的物种组成。同时,二年级学生也学习了遗传学的知识,以此为背景,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等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缺乏直观认识,有一定的爱护但不强,缺乏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本科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资料查阅、问题分析归纳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讲述我国一些濒危物种的保护实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

⑴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四个层次,尤其是对物种多样性的理解。

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教学难点

⑴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⑵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优点及局限性。

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课前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进行讨论,课堂上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穿插图片及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课堂组织与实施

(图文并茂,语言简洁,2000字以内)

1.教学过程

(一)生物多样性含义、层次及价值

⑴展示一组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同学要充分理解生物多样性4个层次的含义,以及4个层次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⑵展示图片,引入问题。各种各样的生物对我们人类有何用处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各是什么?

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二)生物灭绝的原因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⑴插入关于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些生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我们熟知的有哪些生物灭绝了呢?思考这些物种为何会灭绝呢?

⑵插入由于灾变气候和认为活动等引起生物灭绝的图片,结合上个问题,分析探讨引起生物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的原因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⑴由前面所讲生物多样性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后对人类的影响,提出问题,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黄河流域的例子。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益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不可能再生。

⑵经过课前布置准备,课上先由三名同学分别讲解我国三种濒危动物成功保护的案例(大熊猫,朱鹮,东北虎,藏羚羊等),总结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就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 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

建立基因库: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构建法律体系: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 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

2.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讲授、学生反转课堂与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目标,课上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

3.教学活动设计

⑴课前准备活动。在上次课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濒危物种保护成功的案例,思考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何在?课下以组为单位讨论,并由几名学生代表,做成PPT,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课堂展示。

⑵课堂活动。

①新课导入:由一组生物图片,让同学们思考,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的体系是多么的庞大!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本节课我们从种类、基因、生态、景观四方面初步去了解生物多样性。

人类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对此我们不能漠然处之,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②新课教学。

教师讲解,教师生物多样性的涵义、价值等内容,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学生活动。由课前准备好的同学以PPT的形式我国物种保护成功的几个案例,结束后同学讨论分析为何这些物种能够保护成功?意义何在?

4.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亦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从根本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就需要从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学科体系的重建做起,而生态学正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核心学科。

2021年10月8日我国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开展了生态红线划定、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保护生物栖息环境,生物与环境和谐共存,正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要求与体现;通过对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学习,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与人类破坏行为密不可分,这就迫切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教学效果分析

(评价与成效等,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本节课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内容宽泛,各部分内容间关系复杂,内涵深刻。本节课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注重学生对资料收集、分析、归纳与总结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图片、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经过精心筛选和整合后,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的灭绝,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情绪,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中大量翔实的数据,既给学生带来心灵震撼,又为同学思考提供素材,增强了用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互动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通过学生资料查阅、讨论和课上讲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也达到了资源共享。

通过课上讲解,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发展需要开发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对矛盾的存在,认识到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具备更多条件,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中国将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可能还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虽然有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讲述,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酶的分离纯化及活力测定”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酶的可逆性抑制剂及应用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