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日期: 2020-06-08 点击数:

河北大学历史学科始建于1945年,至今已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卓越的成绩。该学科为河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9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05年,被确立为河北大学文科唯一的省强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支持和建设。该学科中的中国古代史专业1984年获得全国第二批、河北省第一个博士点,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宋史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宋史研究领域唯一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河北大学历史学科申报成功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河北大学中国史学科申报成功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河北大学中国史学科被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河北大学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1年获得批准,其前身为成立于2007年的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流动站2007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开始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自2008年起,正式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已招收1名韩国籍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并已顺利出站,14名中国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人员已经在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发挥骨干作用。

该站依托河北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宋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等科研教学平台。中国史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研究特色鲜明,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项目25项,获省部厅级奖励14项。目前拥有专职教师42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优秀省管专家等各类荣誉称号6人,博士生导师10人。

宋史研究是我校中国史学科传统特色研究方向,拥有国内宋史学界唯一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宋史研究中心,产出《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漆侠全集》等标志性成果,连续获得两届河北省社会科学特别奖。国家一级学会宋史研究会秘书处设于中心,现有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推出《宋史研究丛书》1-4辑,编辑出版《宋史研究论丛》25辑(CSSCI来源集刊)。中心创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宋史方面研究人才500余人,是学界公认的本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中心。

华北区域史主要致力于挖掘华北区域历史文化,服务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在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华北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毒品综合治理、城乡与社会变迁、华北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研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建有华北学研究所、华北历史与社会发展调研基地等,取得了一系列高端成果,多次获得省级科研奖励。

思想文化史方向设立有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研究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侧重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其二,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侧重对民间社团、近代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其三,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史。侧重在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西历史比较等方面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近五年来,本方向在《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多部,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目前在研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会经济史方向特色为宋辽夏金经济史、明清经济史、区域经济史、经济文献整理与研究。漆侠先生素享学界盛誉,后续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经济史专家,被誉为经济史学界的“保定学派”。目前本方向设立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拥有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2人,出版有“河北大学经济史研究丛刊”著述多种,文献资料集一百余册。

河北大学中国史学科在学科地位方面居于国内领先行列。在2016年教育部开展的中国史学科评估中,参评高校84所,我校的中国史学科位居第25位,与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并列。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度还被人社部、全国博管会评估为河北省惟一的优秀流动站。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1.杨学新 ,男,(1963—),河北省海兴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廊坊师范学院院长。近年来致力于中外高等教育和河北地方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教材两部,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先后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中国高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各一项。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育创新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当选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院长。主编《根治海河运动口述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根治海河运动编年史》。

2.姜锡东,男,(1961-), 山东省平度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史、中国史、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现任教育部审批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任、《宋史研究论丛》主编、《宋史研究通讯》(内刊)执行主编,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等职务。曾先后评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十大科技杰出青年、“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优秀人才,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个人专著三部:《宋代商业信用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获河北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近思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获河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主持编撰《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作为课题负责人合作编撰《辽宋西夏金代通史》(七卷八册)、主编或合作主编《保定商会档案》(二十册)等十余部论著。在《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文史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3.吕变庭,男,(1962—),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史研究(以宋代为主),目前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其学术著作多次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北宋科技思想史研究纲要》一书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技术思想通史》的研究。

4.刘秋根 ,男,(1963—),湖南邵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宋史的研究。主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多项。个人学术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中国典当制度史》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明清高利贷资本》获河北省第八届(2002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参予撰写的《清代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获郭沫若历史著作专著类二等奖(2002年)。

5.肖爱民,男,(1966—),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现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史分会副会长,曾于2015.12——2016.6在日本東北学院大学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辽金史、北方民族史、科技史等。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出版《辽朝政治中心研究》等著作2部,参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辽金史辞典》等论著多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译)文50多篇,其中《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

6.肖红松,男,(1971—),中共党员,河北安平人,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历史学院教授、院长、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北大学华北学研究所所长、雄安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近代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华北区域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专著两部,主编两部,参编论著多部,在《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两次荣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7.范铁权,男,(1974—),满族,河北省滦平县人。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北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河北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近代教育史、科技史等,在《历史研究》、《统计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转载。出版学术专著4部,合著2部,参编著作多部。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入选2013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并获河北大学第八届“三育人”先进教职工、河北大学第五届(2009)教学名师、河北大学模范教师(2011)等荣誉称号。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312-5079415 电子邮箱:sszxhbu@163.com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312-5077311 电子邮箱:renwenyangtao@163.com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河北大学人事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

手机版

Baidu
map